导读
脊髓损伤难题未来三五年内有望攻克
“转化医学”在新兴的细胞治疗学领域将不断有临床上的新突破。今天上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举行的“2011同济干细胞转化医学国际论坛”上,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孙毅教授称,在未来3-5年内,干细胞治疗有望攻克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脊髓损伤。
据了解,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于去年底的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同济医院临床转化中心,以建立国内一流的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机构为发展目标,已引进并组建了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终身)、同济大学教授孙毅博士为核心的一支近20人的干细胞研究专业团队,致力于干细胞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有效“衔接”。
孙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干细胞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界最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更是令人欢欣鼓舞。她同时介绍说,干细胞研究同济医院临床转化中心未来的工作,主要是用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并建立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标准化体系。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扩展到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等其他疾病的研究领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1、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
这是颈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人体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两组肌肉,胸式呼吸由肋间神经支配的肋间肌管理,而腹式呼吸则来自膈肌的收缩。膈神经由颈3、4、5组成,颈4是主要的成分,颈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麻痹,因此伤者能否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腹式呼吸是否幸存。颈1、2的损伤往往是伤者在现场即已死亡。颈3、4的损伤由于影响到膈神经的中枢,也常于早期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即使是颈4-5以下的损伤,也会因伤后脊髓水肿的蔓延,波及中枢而产生呼吸功能障碍,只有下颈椎损伤才能保住腹式呼吸。由于呼吸肌力量不足。呼吸非常费力,使呼吸道的阻力相应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久卧者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一般在一周内便可发生呼吸道感染,吸烟者更是提前发生,其结果是伤者因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或痰液堵塞气管因窒息而死亡。
2、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
由于括约肌功能的丧失,伤员因尿潴溜而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道的感染与结石男性病还会发生副睾丸炎。
3、褥疮
截瘫病人长期卧床,皮肤知觉丧失,骨隆突步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床褥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皮肤出现坏死,称为褥疮。褥疮最常发生的部位为骶支部、股骨大粗隆、骼嵴和足跟等处。
4、体温失调
颈椎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受伤平面以下皮肤不能出汗,对气温的变化丧失了调节和适应能力,常易发生高热,可达40度以上。

普度大学兽医学院瘫痪研究中心的Richard Borgens和他的研究组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报到了他们的发现,即壳聚糖可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膜。
科学家们发现将来自“安全的”iPS细胞的神经球移植到脊髓损伤的小鼠体内之后,这些小鼠恢复了一些运动功能并且没有出现肿瘤。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哈佛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人员首次诱导脊髓受损的小鼠再生出可控制自主行动的神经通路,这一成果有望开发出治疗瘫痪和其他运动功能性障碍的新方法。

脊髓损伤所致残疾的预防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指在院前急救及院后急救搬运及检查治疗过程中,防止损伤脊髓;二级预防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开展早期康复;三级预防指脊髓损伤造成功能障碍后,应用全面的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残存功能。
一般情况下,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交通事故、体育事故、高空作业事故、矿井事故等均可导致脊髓损伤,尤其是头部受撞击引起颈椎损伤,或背部砸伤、坠落时臀部落地伤引起胸腰段脊椎骨折,诱发脊髓损伤。比如跳水时,水浅,头部着地引起颈椎脱位、脊髓损伤,又如矿井中,煤块砸伤腰部,引起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均可引起脊髓损伤。
目前,为了避免出现损伤事故,规定了一些预防措施,如工地必须头戴安全帽,游泳应在指定安全区跳水,高空作业必须有安全带和防坠落网,矿井中应防止塌方事故,汽车开动后要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限制车速等。总之不按安全规范去冒险,其后果是严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