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者器官不足 移植排斥亟待解决

2011-10-20 12:00 · wythe

器官移植是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通常是另一个人体内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目的是代偿受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

导读

刺激干细胞可预防移植器官排异反应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由孙兆黎领导的科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方法,在对小鼠进行肝脏移植后,刺激它的干细胞以预防新器官排斥,从而让“外来肝”逐渐变成了“自己肝”。研究人员指出,该技术如能用于人类,将给现有的器官移植带来巨大改变。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移植杂志》上。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一种小鼠(李维斯鼠)移植了另一种小鼠(黑刺豚鼠)的部分肝脏。在移植后7天中,他们给李维斯鼠用了低剂量的免疫抑制药他克莫斯(tacrolimus)和一种干细胞刺激药plerifaxor。他克莫斯能预防移植后的直接排斥,而plerifaxor能释放骨髓中的干细胞,让它们进入血管中循环。经结合药物治疗的13只小鼠中有12只存活了180多天且肝功能良好,而对照组的小鼠都在12天后对新肝脏出现了排异反应。

“这一短期治疗有长期的效果。”孙兆黎说,从根本上说,本应受到攻击的外来肝经过大约3个月时间,变成了能被免疫系统接受的器官。

孙兆黎还指出,该方法要进一步在动物身上证明了安全性和价值之后才能用于临床人体器官移植实验,这可能还要再等几年,但它可能不仅在器官移植时有用,用了多年免疫抑制药之后也有效。

器官移植 (Organ transplantation) 是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通常是另一个人体内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目的是代偿受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 广义的器官移植包括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若献出器官的供者和接受器官的受者是同一个人,则这种移植称自体移植;供者与受者虽非同一人,但供受者(即同卵双生子)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这种移植叫做同质移植。人与人之间的移植称为同种(异体)移植;不同种的动物间的移植(如将黑猩猩的心或狒狒的肝移植给人),属于异种移植。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受者对供者组织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称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根据移植物与宿主的组织相容程度,以及受者的免疫状态,移植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超急排斥

超急排斥(hyperacute rejection)反应一般在移植后24小时发生。目前认为,此种排斥主要由于ABO血型抗体或抗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抗体引起的。

(二)急性排斥

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是排斥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于移植后数天到几个月内发生,进行迅速。细胞免疫应答是急性移植排斥的主要原因,CD4+T(TH1)细胞和CD8+TC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三)慢性排斥

慢性排斥(chronic rejection)一般在器官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发生,主要病理特征是移植器官的毛细血管床内皮细胞增生,使动脉腔狭窄,并逐渐纤维化。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如果免疫攻击方向是由移植物针对宿主,即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对宿主的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则称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GVHR的发生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①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②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③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状态。GVHR主要见于骨髓移植后。此外,脾、胸腺移植时,以及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接受输血时,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GVHR。

改变性激素水平可调整器官移植耐受性

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改变性激素的水平可调整器官的移植耐受性,这表明激素修饰也许可用于改善老年人对移植物的接受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调节性T细胞可减少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上报告说,一种名为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具有降低免疫反应的功能,能减少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

 

发现更有效的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日报道:在肾脏移植手术中防止器官排异反应的三种常用药(basiliximab,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lemtuzumab)的首次较量中,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其他两种药物来说,最便宜的那种(1/2到1/5的价格)反而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台湾大学医院误将艾滋病感染者器官移植给5人

台湾大学医院日前发生一起重大医疗事故,这也是台湾首例艾滋病器官移植事故。院方误将一名艾滋病感染者的器官移植给5名病患,导致这5人均有感染艾滋病毒之虞。

 

香港62岁接受器官移植妇女扬威“世界移植运动会”

现年62岁的苏佩仪曾为末期肾病患者,要以俗称“洗肚”的腹膜透析维持生命,过往行楼梯都乏力的她,于1994年首次进行肾脏移植,却因排斥于2006年再次接受移植。术后,医生鼓励她做运动强身健体,岂料却成功发掘其运动才能,上月更于瑞典“世界移植运动会”夺得1金2银佳绩。她非常感激捐赠者的无私奉献,令其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决定日后要活得开心,作为回馈捐赠者的最佳礼物。

卫生部研发器官移植违法举报系统

一张监管人体器官移植的电子网络正在铺开。昨日,卫生部有关人士向本报透露,卫生部门正在研发中的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执业医师注册系统、违法违规器官获取与移植举报系统等,已进行内部测试。

       

干细胞培育特定器官移植手术有望免除排异现象                  东方卫视:台湾艾滋器官移植把关不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