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 丁国徽 王晓婧 孙景春 屠康 郝沛 王川 曹志伟 石铁流 李亦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200031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35
摘要:1995年,在四川局部地区爆发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导致200多人感染,30多人死亡。为了研究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以达到防止细菌传播和人畜感染的目的,对已测序的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的2个菌株(P1/7,89。1591)进行了全面的功能注释和分析。猪链球菌P1/7的基因组全长为2。007Mb,共有1969个可读框(ORF),而部分测序的猪链球菌89。1591序列包含在177个连接群(eonfig)中,长为1。98Mb,含有1918个ORF。两菌株基因组比较结果表明,其平均编码区(CDS)的长度非常接近。在所有ORF中,同源ORF数为1306个。两菌株中可能的毒性因子大多数具同源性。但也存在例外,如在P1/7中存在于一个基因岛内,编码与毒性相关的英膜多糖的11个毒性因子(CPS2A-2K)中,4个基因cps2A,2B,2I,2J未在89-159菌株中发现。同时,P1/7中编码细胞外因子(EF)和溶血素(Haemolysin)基因也未在89-159菌株中发现。另外,两菌株中与DNA复制、修复及重组相关的基因组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在表面蛋白质组成上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特性表明两菌株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而演化出特有的功能单位,暗示着2个菌株在毒性机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上分析结果为系统地研究猪链球菌以及防治、疫苗的开发、治疗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广泛的基因组学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