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致登革热爆发 如何有效抑制传播?

2011-10-14 12:00 · Cheney

全球变暖致登革热爆发,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疫苗研究部近日宣布,正在进行的登革热疫苗研发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很快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导读

登革热疫苗研发取得进展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疫苗研究部主任阿图尔•科多11日宣布,正在进行的登革热疫苗研发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很快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科多表示,他们正在接近实现他们的目标,但仍然需要走许多路,预计未来4年到5年内,将生产出疫苗产品。克鲁斯基金会与比利时葛兰素史克跨国公司合作,研发一种可对4种现存病毒血清有效的疫苗。对于边远地区来说,有了这种单一疫苗,将更利于抵御登革热传播。

随着登革热高发期的到来,巴西卫生部和地方政府正在加紧实施各项预防措施。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网状内皮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进入血循环(第1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之中,在外周血液中的大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织细胞和肝脏的Kupffer氏细胞内再复制至一定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2次病毒血症。体液中的抗登革病毒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复制,并可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瑞士成功分离出登革热病毒抗体

贝林佐纳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从已痊愈的越南登革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其中3种登革热病毒的抗体。以实验鼠为对象的实验显示,注入实验鼠体内的这些抗体在登革热病毒侵入实验鼠体内的48小时内有效地阻击了病毒。

 

PLoS Pathogens:沃尔巴克氏菌有望控制登革热疫情

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介绍,他们通过显微注射法将沃尔巴克氏菌注入伊蚊胚胎内,以感染其生殖系统,使得该细菌可通过经卵传递从雌蚊传给下一代,从而建立了稳定的感染代系。经过多代繁殖,蚊子种群中越来越多成员成为沃尔巴克氏菌携带者。当细菌扩散到整个蚊子种群中,它也赋予蚊群抗登革病毒的能力,从而使之无法传播该病毒了。

Nature:科学家利用细菌遏制登革热传播

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可借助沃尔巴克氏菌来克制登革热传播。美国盖茨基金会已表示将进一步提供资助,支持在澳大利亚、越南和泰国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

斯里兰卡加强防控登革热疫情力度

斯里兰卡卫生部近日表示,斯政府正采取强制措施,加强环境卫生消毒,消除蚊子孳生场所,抑制登革热病蔓延。自进入雨季以来,当地暴雨不断。特别是最近几天首都科伦坡连降暴雨,形成蚊子孳生的环境。科伦坡一些国家机构,公立医院和学校,以及许多家庭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存在携登革热病毒的蚊子繁殖的隐患。

巴西登革热疫情引起大量死亡

巴西卫生部11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10月16日,巴西今年共有592人死于登革热,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近90%。今年报告患病人数达936260人,其中14342人症状严重。预计2011年登革热疫情仍有扩大的可能。

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使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污染性,也可以考虑使用物理性的防蚊工具,如防蚊纱窗,防蚊纱门,防蚊纱网等,效果也很不错。

在冬天的时候不要因为冷而把热气开得太足,因为这时候室外很冷,蚊子也一样取暖,就往室内钻,然后繁殖。 

   

全球变暖导致登革热大暴发                          广州又出现3例疑似登革热病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