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月11日,被人称为“北京第一胖童”的乐乐(化名)来到医院减肥。乐乐今年刚满10岁,身高一米六,最胖时体重达到310斤。由于肥胖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在母亲郑女士的鼓励下,乐乐近日来到医院,开始把减肥提上日程。
“富贵病”低龄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成年后慢性病的重大隐患,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负担占疾病总负担70%以上;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0%。(更多)

肥胖病或单纯性肥胖(obesity)是指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包括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或体积增大,或二者兼有。我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3-7%,儿童肥胖的标准一般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或同身长健康儿平均体重的二个标准差(M±2SD),或超过平均体重的20%。

1.多食 肥胖病的主要原因为过食,摄入人热能超过了消耗量,因而剩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积聚于体内。父母肥胖者子女常有同样趋势。一个家庭的成员往往习惯于取食丰腴趋势。一个家庭的成员往往习惯于取食丰腴食品。小儿自幼年时期养成过食习惯,日久即出现肥胖现象。
2.休息过多,缺乏运动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亦为肥胖病的重要因素,过胖的小孩的小孩不喜运动。在我们观察的肥胖儿中,绝大多数属于少动而多食的单纯性肥胖病。在肝炎或其他疾病的恢复期间,往往休息过多,运动太少,以致体重日增,越重越不好动,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 肥胖儿的父母往往体胖。如果父母都是明显地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约有2/3出现肥胖。如果双关中有一人肥胖,子代显示肥胖者约达40%。
4.神经精神疾患 脑炎之后偶见发生肥胖病。下丘脑疾患或额叶切除后也可出现肥胖。有情绪创伤(如亲人病死,或学习成绩低下)或心理异常的小儿有时也可能发生肥胖。

腺病毒-36是一种能感染呼吸系统和眼睛的常见病毒,可以通过咳嗽、喷嚏等传播。此前已有研究显示,腺病毒-36与成年人及动物的肥胖有关联,但科学界对个中原因所知甚少。此次,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以124名儿童为对象,研究了腺病毒-36与儿童肥胖的关联,这些儿童中有67人属于肥胖儿童。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与成年人2型糖尿病发展有关的基因,同样增加了儿童过度肥胖的风险。这项发现描述了糖尿病的遗传起源,或有助于开发一种对抗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药物。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3日Diabetes的在线版本上。
Nature Genetics:发现3个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基因变异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发现3个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这将有助于医学研究人员预测乃至治疗儿童肥胖症。
英国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基因可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关键因素,儿童体重超重可能主要由遗传因素而非生活方式等导致。

过度肥胖的小儿不但生活异常,并可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到了成年期又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因此肥胖症的预防应从小加以注意,母亲孕后期就庆避免增重过多,以防分娩出生体重过大的巨大新生儿,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4~5月前不喂半固体或固体淀粉类食物。婴幼儿期应定时到儿保门诊作生长发育监测,使这能早期发现过重肥胖倾向,及时加以纠正。
自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执行平衡膳食,对超重小儿要限制食物摄入量,使体重接近于标准范围。儿童少年期,特别是青春期容易发胖,若有家庭成员肥胖史及体重增加过快时,宜及早加强饮食指导。膳食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证蛋白质和多食水果蔬菜的原则,尤其要少吃甜饲料和甜点心。同时要增加运动量,多承担家务劳动和坚持1~2项体育运动,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并应定期监测体重,防止发生肥胖症。家长肥胖者宜参与饮食治疗,与小儿共餐,能起积极作用。

How to Prevent Childhood Obe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