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细胞研究》在线发表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辰宇教授课题组的新发现:稻米中一些微小RNA能经过烹饪、咀嚼、消化后,“活着”进入动物体,并直接操控“宿主”的基因!你吃下一口米饭,饭粒中蕴藏的一些微小RNA就能“跑”进你的血液,使你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难以被清除。(更多)
微小RNA (miRNA)
科学家发现微小RNA并不是很久之前的事情。1993年,哈佛大学的罗莎琳德•李(Rosalind Lee)等人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在线虫中发现了控制幼虫发育的“lin-4基因”所编码产生的短小RNA,这种RNA可以与lin-14基因产生的mRNA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使它无法被翻译,最终控制LIN-14蛋白质的产生。这是人们首次发现微小RNA对于生物体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微小RNA是一种由19-24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它不能被翻译并最终生成蛋白质,而是一种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的“基因调控者”。
在过去的10年里,微小RNA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仅仅是在2000年到2003年的短短三年时间里,研究人员就陆续发现了微小RNA的以下功能:控制细胞的增殖、凋亡;调节苍蝇的脂肪代谢;调节哺乳动物造血系统功能;控制植物叶与花的发育等。而据计算机模拟推测的结果,以上这些可能只是微小RNA所具备的功能的冰山之一角。研究人员估计,在哺乳动物的基因中,约有30%左右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受到微小RNA的调控。

Molecular Cell:miRNA表达水平变化机制研究获进展
研究人员针对他们从大规模克隆数据筛查中发现的一个miRNA亚族——miR-200c-141转录后水平变化机制展开了研究,并以此揭示出细胞间的粘附性丧失与某些miRNAs的快速降解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以低密度培养细胞或用胰酶或EGTA消化分离细胞时,细胞内成熟miR-14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德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绘制了来自病人血液的miRNA表达谱,其中包括自体免疫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炎症患者。该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4日的《自然—方法学》上。


miRNA的生命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