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迫在眉睫

2011-09-22 11:22 · Aaron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报道,发现二氧化碳含量的日益增长,会导致海水酸性增大,从而改变水下的生态系统,这为保护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再次敲响了警钟。

全球变暖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二氧化碳含量的日益增长,可能导致海水酸性增大,从而改变水下的生态系统。

研究者们发现,二氧化碳增长导致海水酸性增加对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影响不一。有些物种如无脊椎动物反而兴盛起来。但是多数物种受到负面影响。如贝类的壳会在酸性环境下被逐渐消解掉,活在附着于岩石的碳酸钙导管中的蟹类等物种也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而逐渐减少。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每个物种会以不同比例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即使较小的生物体能日渐丰富,但群落的总体生物量因为较大型生物的缺失而减少了。另外,依赖海域卫生的人类生活也会受到影响。(详细

概念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生命系统与海洋环境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组成结构

1.生物成分:(1)浮游生物:是在水层中进行浮游生活的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 (2)游泳动物:是在水层中生活的运动能力较强的一些动物。它们的个体一般都比较大。海洋中常见的游泳动物有各种鱼类、一些爬行动物(如海龟、海蛇)、一些哺乳动物(鲸、鳍足类)、一些无脊椎动物(甲壳类、软体类)。(3)底栖动物:是在底部生活的生物,有植物,也有动物。(4)海鸟类。

2.非生物成分:(1)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海水的流动。(2)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一种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涌浪、近岸波三种。(3)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运动。(4)海水的混合:是海洋中存在着的一种最为普遍的运动形式,参与这种运动的海水,带着自己原来的特性,由一个空间像另一个空间运动,从而是相邻海水的性质逐渐趋向均匀,结果形成一种水文要素特性均匀一致的海水。

分类

1、浅海生态系统

水深6~200m左右的大陆架范围。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这里具有丰富多样的鱼类。陆架区的许多海洋现象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潮汐、波浪、海流的作用都比较强烈。海曙中含有大量的深解氧和各种营养盐类,所以陆架区特别是河口地带是渔业和养殖业的重要场所。

2、深海生态系统

深海带水深2000~6000m环境条件稳定,无光、温度在0~4℃左右,海水化学组成比较稳定,底土是软相粘泥,压力很大,因为深海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食物条件苛刻,全靠上层的食物颗粒下沉。

3、大洋生态系统

从深海带到开阔大洋,深于日光能透入的最深界线。大洋面积很大,但水环境相当一致,唯有水温变化,尤其是暖流与寒流的分布,由于大洋缺乏动物隐蔽场所,所以大洋动物一般有明显的保护色。

4、火山口生态系统

最近,一些学者在考察深海生物时,发现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生物群落,它位于Galapagos群岛附近深海的中央海嵴的火山口周围,火山口放出的水流温度高于周围200℃,栖居着生物界前所未知的异乎寻常的生物,如1/3长的蛤蜊,3m长的蠕虫,它们的食物来源是共生的化学合成细菌,它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而制造有机物,生产三磷酸腺苷。

5、河口生态系统

河口湾是大陆水系进入海洋的特殊生态系统,由于许多河口湾是人类海陆交通要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甚深,也易于出现赤潮,河口生态学是一重要研究领域。一般地说,河口区生物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多样性指数较高。

1、海洋孕育了生命

浩瀚的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为生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海洋孕育着大量的生物。地球动物的80%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整理地球的生物生产力海洋占了87%,相当于1.339亿吨有机碳。

3、海洋为人类提供工业原料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铜矿资源可以供人类利用600年,镍的储量可供人类使用15000年,锰可供人类利用24000年,而钴则可供人类开发14万年之久。海洋中的工业原料品种多、储量大,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会改善人类的生活。

4、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

海洋中的海浪、潮汐、海流、海水温差蕴藏着无限巨大的能量,都将成为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能源,逐渐得以利用。

5、海洋为人类提供药品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能够供人们进行医学研究,获得防病、治病的良药,为人类健康服务。

6、在预测天气、控制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洋和大气是相互联系的,地球上的气候受海洋状况影响。自然界的风、雨、云、台风、海浪、大洋环境只要是由于海洋和大气层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们通过研究进水层大气和海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海洋表面的海流和深层环流状况来预测天气。

7、大海对陆地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陆地的合川径流最后都要汇入大海。大海在接纳合川径流的同时也容纳了径流运送的各种污秽物。加上人类将垃圾至极倾入大海,以及人类活动造成海洋污染,和酸雨增加等等,大海几乎容纳了地球上所有的污染物,并通过生态运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转移、沉积,从而净化了地球陆地环境。

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迅速,海岸带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沿海滩、湿地生态破坏加剧,海域总体污染状况仍未好转,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1.近岸海域污染问题仍然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海域。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脆弱,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有毒赤潮发生次数增加。

2.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高居不下。高污染的电镀、医药、化工、印染、制革等行业在沿海地区大量存在,导致大量工业污染物直接排入近海;农村面源污染为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畜禽养殖污染加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低,已建成的部分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转。

3.缺乏区域性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和海洋统筹综合治理措施,导致流域和海域之间、区域之间污染纠纷问题突出,局部海域环境质量难以改善。

4.海洋生物面临物种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威胁。典型生境损失严重,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局部海域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业自身污染成为新的污染源。赤潮灾害频繁发生,港口淤积,航道萎缩、海岸侵蚀以及风暴潮和台风灾害等问题也因生态环境恶化而日趋严重。

1、 防止海洋污染

防止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1.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向海洋排放,包括控制河流和大气的污染;2.加强可科学研究,找出各种污染物在海洋中迁移转化的规律,为根治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监测污染的技术和手段,做到早发现早治理;3.合理规划和发展海水养殖业,避免过度养殖带来海水富营养化;4.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制止一切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

2、保持海洋生态平衡

(1)保护现存海洋生物多样性。1.禁止过度捕捞海产品和不合理的捕捞方法,是渔业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规定禁渔区、禁渔期和保护区;2.禁止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避免海洋环境(特别是沿岸环境)继续恶化;3.严格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按照海洋自净能力接受陆地各种污染物质;4.防止过度养殖,优化养殖水域的生态系统;5.对引种持谨慎态度和防止无意引种对当地物种的危害;6.控制养殖种群的扩撒,预防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丧失;7.严格按照旅游资源的负载能力,合理发展旅游业。

(2)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就是一种动态的就地保护措施。通过建立保护区能完整地保存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本来面貌;能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能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