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记者了解到,江苏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1岁-50岁,但目前乳腺癌患者中也有不少“80后”,80后都市白领成为乳腺癌高危人群。其实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更多)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见。

乳腺癌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但不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口服避孕药、放射线暴露等因素已经被确认与乳腺癌有关。
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新研究显示,增加妇女患乳腺癌风险的基因突变和更多的生育孩子有关。这项关于妇女乳腺癌基因 BRCA 1 和 BRCA 2 基因突变的研究发布在了《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刊B》上。犹他大学的肯·斯密斯博士和同事们在文中表示,生育数量增加妇女的突变载体生殖力更旺盛,尽管生育后死亡风险提高。
一项研究发现Tyk2蛋白高表达有助于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这项发现或将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研究结果刊登在《Journal of Interferon & Cytokine Research》上。
你相信有一种病毒能在7天内杀死乳腺上的癌细胞吗?美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神奇的病毒,它可能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突变后大大增加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但相关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现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梅西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了BRCA1突变导致过度、无节制的DNA修复,这一结论有悖于之前的认识:BRCA1突变仅通过功能丢失有助于引发乳腺癌。
近日来自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以及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RYR3基因3’UTR内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影响了miR-367对RYR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提示这一机制可能与乳腺癌发病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