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抗药性增强是危险信号吗?

2011-09-20 18:07 · pobee

对流行的数十种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病毒对目前普遍使用两大类药物产生了一定抗药性。

流感病毒抗药性增强是危险信号吗?

导读:一些流感病毒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病毒传播能力也随之增强。对流行的数十种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病毒对目前普遍使用两大类药物产生了一定抗药性。2007年至2008年间具有这种双重抗药性的病毒毒株比例微不足道,而2009年至2010年间即飙升至了28%。

对一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后,流感病毒会通过基因变异、药物反应或与其他流感病毒交换基因等方式,快速地产生对其他类抗病毒药物的抗药性。一旦人体免疫系统对新型病毒完全陌生,就可能会形成一种超级病毒。

什么是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内部结构

流感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它与核蛋白结合,并缠绕成高密度的核糖核蛋白体。

 

分类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由8个节段组成,丙型流感病毒则比他们少一个节段,第1、2、3个节段编码的是RNA多聚集酶,第4个节段负责编码血凝素;第5个节段负责编码核蛋白,第6个节段编码的是神经氨酸酶;第7个节段编码基质蛋白,第8个节段编码的是一种能起到拼接RNA功能的非结构蛋白,这种蛋白的其他功能尚不得而知。

流感病毒飞沫传播机理

如果两个H1N1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血凝素以及神经氨酸酶)达到活性的微妙平衡,可使病毒变得有能力经飞沫传播。

研究人员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一种基因工程方法,用于控制流感病毒基因的组合),将2009年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基因,加入这一株流感病毒,所得出的新病毒株,具有经由飞沫传播的能力。

多种流感病毒被一种新抗体中和

美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了一种可中和30种流感病毒的抗体,这为寻找流感的通用治疗方法以及研制新型流感疫苗等提供了新线索。

中和抗体CH65能黏附在流感病毒表面的蛋白质“血凝素”上,从而中和流感病毒的毒性,阻断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流感病毒致死机理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流感病毒使感染者病重甚至死亡的机理。流感致死的免疫过程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可以预测病毒感染过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被认为是1918-1919 年间世界大流感和近来猪流感、禽流感爆发的主因。

利用遗传学和化学手段研究细胞表面受体S1P1,他们意外地发现当控制血管壁内皮细胞的S1P1受体时,会影响细胞因子的释放。而之前科学家猜想细胞因子释放是通过位于肺部的受病毒侵染细胞发生的。

疑问

“我们都很担心流感病毒抗药性的增强,疫苗会不会完全无效,此外,有超级菌,会不会产生超级流感病毒?”刚感冒的小王疑惑地问。

有人担心,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一旦出现抗药性和传播性都很强的新变异类型,有可能造成流感大流行。

 

解答

对此疑问,北京同仁医院医师孙永昌回答如下。

抗药性和致病力关系不大

流感病毒抗药性增强,并不意外。流感病毒抗药性和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能力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流感病毒抗药性和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能力不完全是一回事。病毒传播和致命性等还由其他等因素决定的。很多国外的研究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且近几年有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流感病毒的感染组学研究。

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大约14000个核苷酸组成,流感病毒每复制一次,就会发生一次突变,倘若产生的突变改变了神经氨酸酶的结构,抗病毒药物再也没法与之结合,病毒就有了抗药性了。但是即使某种病毒变种对药物A产生了抗药性,也并不代表它对药物B同样具有抗药性。

小变异不影响疫苗效果

传统的疫苗培育方式是首先把足够的新病毒株置入受精鸡蛋内,以培育一种同类异质的“候选株”。然后,科学家利用反向基因技术,研制能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但不会给人体带来病症的病毒疫苗。经过提纯的疫苗通过临床人体安全检验后,交付疫苗厂家大规模生产。我们的疫苗中有一部分含一种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扩大疫苗生效范围,即当病毒少许变异时疫苗依然有效。所以疫苗的研发和制作都具有严密性和权威性,不像小王等人担心的那样会失去效果。

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只有区区1万多个核苷酸(人类的基因组有30亿对核苷酸),却分割成8条分开的RNA片段。它们分别复制,之后再进行组装。因此很容易产生新型病毒,一旦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这样产生的病毒完全陌生,就可能会形成一种超级病毒。

比如H1N1、H1N2等季节性流感病毒,有可能还会发生新的基因重配,但不一定会是高致病性的具有特定基因序列的超级流感病毒。所以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也许以后会面临一次流感病毒的严峻挑战。

各国的科学家和实验室都在致力于流感病毒的药物开发,设计思想就是或消除流感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或阻碍流感病毒的复制,或抑制流感病毒蛋白的转录翻译,但很多这样的研究成果还未能使用在临床上。由于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复杂严谨、周期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抗感染的药开发性和其他的药不一样,研制和开发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应尽快能够把国外相关的技术引进来,来帮助研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