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P受体阻滞剂与P2Y12受体简介

2011-09-09 11:59 · Cherry

P2Y12是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反应中的主要受体。

ADP受体阻滞剂作用机制

人类血小板包括三种不同的ADP受体:P2Y1、2Y12、P2X1。P2X1 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P2Y1、2Y12是与不同的两种G蛋白藕连的受体。 其中P2Y1、2Y12 是ADP作用的受体,也是ADP受体阻滞剂作用靶点。它们在血小板上的数量为:P2Y12>P2Y1 。P2Y12是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反应中的主要受体。

P2Y1 受体

ADP与P2Y1 受体结合后,P2Y1 受体与Gq蛋白藕连激活磷酯酶C 从而导致Ca2+ 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细胞内Ca2+ 浓度的升高激活了蛋白激酶C 引起血小板变形和聚集。P2Y1 受体是第一个被克隆出来的受体,在P2Y1 受体缺如的小鼠中ADP不能引起血小板的聚集。用选择性的P2Y1 受体拮抗剂A2P5P或A3P5P对ADP受体的研究中发现P2Y1 受体的激活导致迅速和短暂的血小板聚集,说明P2Y1 受体在血小板聚集的早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拮抗剂对ADP诱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并没有效果,有研究表明P2Yl受体不能充分地诱导所有与ADP有关的血小板聚集.说明一定有另外一种受体介导ADP对血小板的这种功能。

P2Y12 受体

血小板的另一个ADP受体是P2Y12受体,是噻氯吡啶、氯吡格雷,和AR-C复合物等作用的靶点。ADP与P2Y12受体结合,P2Y12受体与Gi蛋白藕连,抑制血小板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降低了血小板中CAMP的水平,诱发血小板的聚集。 P2Y12受体可以通过Gi蛋白的信号通路激活PI3激酶,调节P2Y1介导的Ca2+ 的反应,但与血小板的变形无关。有研究表明小致密颗粒的分泌,纤维蛋白受体的激活,血栓形成多种途径都可以增强P2Y12受体的作用.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如噻氯吡啶、氯吡格雷不可逆的与P2Y12 受体结合,可以抑制血小板膜ADP受体的表达、结合及其活性,从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噻吩并吡啶类药物还可抑制ADP引导的α微粒的释放,长时间有效阻止内皮损伤部位的血栓形成。AR-C复合物可逆性与P2Y12 受体结合,迅速短时间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

生物探索推荐:

替卡格雷——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强更安全

氯吡格雷简介

普拉格雷简介

冠状动脉搭桥术简介

急性冠脉综合症简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