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转基因动物被培育出

2011-09-08 13:28 · Yetta

第一批可以复制人类疾病并且会发光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在一种基因的帮助下,他们让培育出的狨猴皮肤发出绿色萤光。

一只名叫Hisui的转基因狨猴,含有自我失活的慢病毒载体CAG-EGFP。

灵长类转基因猴被培育出

日本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可以复制人类疾病并且会发光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在一种基因的帮助下,他们让培育出的狨猴皮肤发出绿色萤光。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具有争议的成就。但日本科学家表示,这项成就能够让医学研究人员踏上一条令人兴奋的道路。

由于可以“复制”人类所患的部分最具破坏性的疾病,实验室猴子无疑为研究这些疾病的成因以及治疗手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型。

日本研究小组表示:“利用这些模型,潜伏期研究有望取得一系列伟大突破。”但其他人也警告说,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可能潜在地引发一场“道德风暴”。令这些人感到担忧的是,这项用在我们血缘关系最近的“亲属”上的技术可以用来培育转基因人。

来自7家日本研究机构的一个小组培育出了非人类转基因灵长类动物——普通狨猴,这些狨猴身上融入的转基因通过胚系传入,在后代身上表达。这项工作涉及一种“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它被引入了10个胚胎中。5只转基因狨猴中有4只在新生儿组织中表达了EGFP;第5只在胎盘中表达了EGFP。两只狨猴在生殖细胞中表达了转基因,一只作为父亲生了一只健康的转基因幼崽。

这个基因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最初从水母体内离析出的一种物质,现在通常被用作生物科技产业的一种指示器。在紫外光照射下,体内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动物会发出绿光,证明一个关键性基因序列已经“接通”。转基因晶胚随后被植入7只代孕狨猴的子宫。3个“代孕妈妈”最后不幸流产,另外4个生下5只小狨猴,并且均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其中2只小狨猴体内,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生殖细胞融为一体。这两个成功的实验产物中的一个随后孕育第二代狨猴。

日本科学家所做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医学研究人员一直渴望获得在解剖学方面与人类相近程度超过啮齿类动物的动物模型。转基因老鼠能够表现出确定的人类疾病症状,是潜伏期实验室研究的支柱。在潜伏期研究中,科学家首先测试他们的理论,而后在人类志愿者身上验证实验结果。

但很多疾病——尤其是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太过复杂,无法在生物学方面与人类存在巨大差异的啮齿类动物身上进行“复制”。在此之前,获得一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尝试一直以失败告终,研究人员无法将基因植入猴子的精子和卵子,这两种生殖细胞能够确保被植入的DNA(InsertedDNA)遗传给下一代而不是消失。

第一只转基因猴子诞生于2000年,被称之为“安迪”(ANDi,“InsertedDNA”倒过来的缩写)。这只恒河猴也携带绿色荧光蛋白,但不是在它的生殖细胞中。日本科学家取得的这项最新成就为培育继承所复制的人类疾病这一特征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克隆儿”打开了希望之门。研究人员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一种植入灵长类动物的基因又被下一代继承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未来的研究计划包括培育转基因狨猴,复制帕金森氏症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人类疾病。在刊登于《自然》的评论中,美国灵长类动物专家杰拉尔德•斯查顿(GeraldSchatten)和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Mitalipov)将这项成就称之为“一个毋庸置疑的里程碑”但同时也应引起人们足够警惕。他们表示,在复制一些疾病方面,狨猴所能起到的作用无法与狒狒或者恒河猴相提并论,尤其是复制艾滋病病毒和结核病。

另一个问题是在猴子遗传代码中随机植入一个外来基因。这种方式可能导致流产,如果参考此前的研究,这么做还可能导致癌症。斯查顿和米塔利波夫警告说,科学家还必须面对公众对动物福利的合理关注,以及对制定“现实政策”阻止培育转基因人的呼声。

“英国基因观察”是英国一家负责监视基因研究道德问题的非政府组织,这一组织的海伦•华莱士(HelenWallace)表示:“很多问题仍没有得到解答。从培育一只可以发出绿色荧光的狨猴到培育一只能够复制人类疾病的狨猴确实是一项巨大突破,但仍有更为复杂的事情等待人们去完成。这种研究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非常重要的道德争论,争论的焦点首先是动物本身,其次是可能在未来导致什么以及培育转基因人在道德和伦理上是否是正当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