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暴力基因——MAOA基因之谜

2010-11-30 13:26 · 李亦奇

MAOA基因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比弗所研究的MAOA-L基因,另一种是MAOA-H基因。

暴力基因 教授

美国塔拉哈西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文·比弗坚信MAOA-L基因和暴力相关

据报道,尽管8次报警,并向法院申请离婚,但新婚不久的董某仍然死在了丈夫王某的家庭暴力之下。日前,北京市二中院终审维持原判,以虐待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六年半。这个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心,为什么有的人会具备如此强烈的暴力倾向,竟然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放过。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基因研究的角度获得一些启示……

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人们往往喜欢从基因上去寻找人类行为的一些原因。在国际基因科学界和司法界已经大名鼎鼎的暴力基因(MAOA基因)就是源于这样的探索。

暴力基因的发现虽然是由科学家来完成的,但是它起初却是一项由一群饱受家庭暴力欺辱的女人推动的研究。现在,有人认为应该限制暴力基因携带者的自由,以免他们不时危害他人和社会;也有违法犯罪分子以携带暴力基因为由为自己辩护,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不由自主的而应减轻处罚。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发现暴力基因

探寻暴力基因的故事开始于20年前的1990年,一群饱受家庭暴力欺辱的荷兰女人组成了反家庭暴力联盟。这些女人经常聚集在一起,相互倾诉以寻求同盟者的安慰。突然有一天,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女人提出,那些男人那么暴力是不是与遗传有关,应该找出他们体内的暴力基因,让科学家切除他们的暴力基因,让他们变得安分守己一些;如果不能切除那些暴力基因,也应该标记出那些带暴力基因的男人,为已婚且忍受家庭暴力的女人提供一项有利于离婚的证据,也可为那些未婚的女人选择佳偶提供参考,让那些不够强悍的女人不要答应那些带暴力基因的男人的求婚。

在不少女人看来,玛格丽特的设想似乎是异想天开。然而,玛格丽特和她的支持者当真了,她们四处联络能够帮助她们的科学家。最终,荷兰奈梅亨医科大学的遗传学家汉斯·布鲁诺愿意帮助她们。女人们终究不了解科学研究是很漫长的过程,过了几天她们就去询问结果,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当玛格丽特等人已经遗忘了这件事情的时候,布鲁诺却一直在进行这项研究,并于3年后的1993年获得了研究结果。他认为,一种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MAOA基因可能与暴力有关,并将之命名为“暴力基因”。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基因可以遗传。也就是说,暴力父亲可能生出暴力儿子。

暴力基因的发现在当时是一件爆炸性新闻,许多媒体都在讨论这个基因,“血统论”再一次在社会上出现,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反暴力家族的小规模游行。

媒体的渲染和人们普遍的担忧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对MAOA基因的进一步研究。一些罪犯的家属受到歧视后也显得情绪激动,他们扬言要对布鲁诺采取行动,布鲁诺一度寻求警方的保护。一项正常的科学研究却引发了社会的不安,这显然不是科学家希望看到的结局。2004年,荷兰的科学记者安·吉本斯为了安抚社会上的各种不安因素,把MAOA基因的名字从“暴力基因”修改为比较温和的“斗士基因”。

暴力基因与攻击性并非密切相关

MAOA基因真的是那些具有暴力行为或者暴力倾向的人特有的基因吗?对此一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两者有必然联系,一种认为两者没有必然联系。直到2009年,还有研究人员持有肯定的观点。2009年,美国塔拉哈西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文·比弗发现,携有MAOA-L基因的男孩子更喜欢加入犯罪团伙,在械斗中使用武器的比例也要比没有携带MAOA-L基因者高出4倍。然而,多名研究人员随后反驳了比弗的观点。最重要的证据就是随后的研究发现, MAOA-L基因并非真的就是暴力基因,它其实比较普遍地存在于人类中。对白种人的抽样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白种人携有这种基因,而他们大部分人与犯罪团伙毫无瓜葛,也没有证据显示他们具有暴力倾向。

研究发现,MAOA基因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比弗所研究的MAOA-L基因,另一种是MAOA-H基因。由于前者的活动性比后者要弱一些,它们对人的影响表现形式就不太一样。活动性弱的MAOA-L基因不仅不会让人亢奋,反倒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比如忧伤沮丧、焦虑不安、缺乏注意力的多动症、厌食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过敏症、病态的赌博、吸烟及酗酒。当然,这些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可能引发犯罪,同样也可能引发自残。但是,这些行为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的,没有携带MAOA-L基因的人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情绪和行为。而MAOA-H基因则与情绪没有太大关系,主要决定了人们的一些决策行为,MAOA-H基因的活跃性决定了其携带者容易冒风险,尤其是投资方面的风险,他们更喜欢购买股票而不是保险。

对MAOA基因的两种类型的研究表明,人的攻击性并非是与MAOA相关的唯一行为,没有必要夸大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台湾科学家的研究还发现,高活动性的MAOA-H基因与痛风症有关,此病症的痛楚是由于血液中含有的尿酸过多。本来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关联并不明显,但是MAOA-H基因影响了人体内多巴胺的水平,多巴胺又影响了肾脏排除尿酸的功能,于是产生痛风。还有研究发现,携有MAOA-L基因的妇女在怀孕期间更容易患有抑郁症,但是只在她们也携有活动力低下的COMT基因的情况下才出现。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MAOA基因的L型与暴力有较弱的关联,而H型则与暴力没有关联。因此,MAOA基因的名称无论是“斗士基因”还是“暴力基因”,它们对这个基因的描述都是十分片面的。人的行为决不像身体肤色那样简单明了,像以不良行为对基因进行贴标签式的轻率做法必然会造成对媒体和群众的误导。

多项科学研究证实,MAOA基因不是为了人类好斗而进化出来的基因。换言之,某些这种基因的携带者可能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更为好斗。布鲁诺在研究论文中指出,荷兰暴力频发家庭中的那些男人大多数是在害怕、沮丧或生气的情况下才变得攻击性十足的。近期的研究表明,携有活动性低的MAOA-L基因的人们的好斗表现,更像是面对别人不屑一顾的威胁和挑战反应过激而已。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好斗不是基因诱发的,而是外界环境诱发的。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达拉姆市杜克大学的阿夫沙洛姆·卡斯皮和特里·莫菲特的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MAOA-L基因并非暴力行为的主因。他们对新西兰的442名男人从出生起就进行跟踪抽样调查后发现,所谓的“暴力基因”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消极基因,他们令人产生消极情绪,并让儿童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他们在幼时就感到压力重重,并且受到精神上的创伤。这些精神创伤“激活”了内心深处被道德所压制的恶劣行为。如果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时吸烟,他们就会有品行障碍。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

但是,莫菲特和卡斯皮也观察到,不少携带MAOA-L基因的男孩长大后很正常,因为他们幼时的成长环境非常良好,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在家庭内外都受到了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关爱。因此,环境会设定某种条件,让人感觉到遗传基因的存在,为基因搭建了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也影响着基因的活动。

暴力基因可能引发种族歧视

在将MAOA基因称之为“暴力基因”之后,一些社会学家就忧心忡忡地认为它可能被种族歧视者利用。这样的担心不幸成为了现实,2006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人类基因国际会议上就发生了这种事。新西兰波里鲁阿的ESR凯内普鲁科学中心的洛德·里亚在会上提交了一份研究显示,在他抽样调查的46个毛利男人中,有56%的人携带有MAOA-L基因,几乎是白种男人的两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发现,毛利男人的MAOA基因是近期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而MAOA-L基因可能是毛利人在开拓波利尼西亚群岛为殖民地的连绵不断的战争期间获得的。

这项研究很快就被种族歧视者所利用,他们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毛利人天生就是好事之徒。一些文章还列举了一些毛利人近期的暴力行为作为佐证。其实,任何种族的人群中都存在少量暴徒。这样的一些明显带有种族歧视和偏见的文章发表之后,引发了毛利人的强烈反弹,他们开始示威游行。包括里亚在内的一些研究人员也站出来,反对那些种族歧视者。里亚愤怒地说:“自从MAOA基因被发现以来,它就被冠以暴力基因的帽子。事实上,这个帽子并不完全适合它。我们应该给这个基因平反,并希望在以后的研究和社会讨论中不要出现类似的误解。否则,刑事冤案、种族歧视和社会动荡都将由此而产生。”

里亚表示自己的研究并不涉及种族问题,而是研究基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他进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关系到产生烟瘾和酒瘾危险的遗传基因,以实际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这一切解释均已为时过晚,媒体圈子的宣传机器已经开动,一时难以平息。这是个典型的例子,说明科学家在遗传基因方面的发现是如何轻易就被人断章取义加以曲解。所以,对这些发现的阐述和表达必须小心谨慎,以免让人误解。

基因不应成为减轻罪责的借口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讨厌自己被贴上具有暴力基因的标记,但是偏偏有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却极力争取这个标记,因为他们希望这个标记能为自己减轻处罚。阿不都马力克·贝奥特就是这样一个人。2009年11月,居住在意大利的贝奥特因杀死一个叫瓦尔特·佩雷斯的男人而被捕入狱,因为后者嘲笑他,说他眼圈黑是擦了女人用的化妆眼底。贝奥特的精神病史使他得到仅9年徒刑的从轻判决。但是,他和辩护律师商量提出上诉,试图再减刑几年。他们辩护说,这不能怪他本人,是贝奥特先天所携带的MAOA-L基因让他有了暴力倾向。这是欧洲第一次有人试图利用遗传学的研究结果来影响法庭的审判结果。此前,美国曾有人以同样的理由为自己辩护。

关于法庭是否应该采用基因作为证据,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范德堡大学的刑事犯罪研究专家尼塔·法拉哈尼说:“我原则上并不反对在刑事诉讼案件上利用基因作为量刑的附加考虑因素。”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委员会发布的一个报告说,法官在使用被告的背景材料时,应该理直气壮地像利用其他资料一样利用遗传基因的资料。有人甚至认为,罪犯提基因因素可能对他自己会更不利,因为如果暴力行为卷裹在某人DNA的基因之中,不少国家的法庭可能会处罚得更加严厉,因为携有犯罪基因的人会屡教不改而成为惯犯。基因证据不能像精神病证据那样加以利用,因为精神病是患者难以控制的,而基因对行为的影响是可控的。

目前,人们对包括MAOA基因在内的所有基因的功能认识正在逐步深入。虽然我们不应该诋毁MAOA基因及其携带者,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完全忽视这种基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给那些携带MAOA基因的孩童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对预防犯罪是有益无害的。

生物探索推荐:

李阳家暴与MAOA基因有关吗?

少年暴力基因——MAOA基因被找到

美科学家发现MAOA基因与好斗性格、冷血杀人紧密相关

最新发现:MAOA基因变异可导致暴力倾向增加

暴力基因——MAOA基因的真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