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溢油——将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毁灭性破坏?

2011-09-02 11:00 · Adrian

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渤海溢油事故可能已导致浮游植物的群落异常。事故影响到了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生态功能。由于渤海是半封闭内海,本身生态环境就比较脆弱,溢油造成的严重损害,影响时间会相当长。

渤海溢油事件追踪(图)

在8月31日,康菲公司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情况报告,并声称已完成了“两个彻底”(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9月1日,国家海洋局组织现场核查和专家评估审查,并派出中国海监15船加入已在现场的海监船队伍,共同执行核查任务。

对于目前受溢油污染事故影响的海域情况,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周青说,大约有累计5500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了污染,导致海水水质降低,有较大面积的海底有明显油污。

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溢油事故可能已导致浮游植物的群落异常。溢油事故影响到了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生态功能。由于渤海是半封闭内海,本身生态环境就比较脆弱,溢油造成的严重损害,影响时间会相当长。

周青说,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世界上大型溢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可能在20年后还存在。海洋监测部门将针对此次溢油进行长期观测,以评估事故的影响和海洋环境的恢复状态。

渤海溢油将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打击呢?编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石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结构失衡

Gin 等(2001)年将多相石油溢出模型(multiphase oil spill model, MOSM) 与食物链模型(food chain model) 耦合,建立了溢油- 食物链相互作用模型(Oil Spill- Food Chain Interaction Model)来研究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果考虑海底石油管道发生溢油事件, 则溢油对海洋生态影响的结构模型可用下图 表示。

溢油——食物链互相作用模型框图(图)

海底石油管道发生石油泄漏事故, 首先受影响的是海洋底栖生物。石油滴会黏附在海洋悬浮的微粒上沉落海底, 这些有毒物质沿海底流动,污染了海底的底质, 影响底栖生物,严重地造成底栖生态系统的彻底破坏,轻者造成无脊椎生物群落的改变,逐渐形成以石油耐受性物种为主的底栖生态结构。Mar (2006)在卡塔尔海域的研究表明, 水中总石油烃相同情况下,底栖各类群对石油烃的生物积累速率依次为:双壳类、海草、海绵、藻类、海星。端足类甲壳动物(Amphipods)对溢油污染比较敏感, 以其作为优势种的软底质生物群在受溢油污染后的2 年后生物量也比较难以恢复。同时, 石油对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还表现在:有机污染物可以在底栖食物链中传递,底栖动物的混合功能氧化酶和抗氧化酶系统对体内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累积产生积极的响应;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底栖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并对遗传物质造成破坏。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 之间,较海水轻,海底管道泄漏的原油受浮力作用上浮, 影响到水体中生活的浮游动物和游泳生物, 当泄漏石油聚集并漂浮在海面上, 影响到真光层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海底管道溢油一旦构成大面积油膜, 不仅影响了海气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且由于海洋上存在石油薄膜,海面反射率加大,大大减少了进入海水中的太阳能,进而造成海洋中O2 减少,CO2 的相对增多, 以及进入海水中的太阳光减少,使海洋中大量藻类和微生物死亡,厌氧生物大量繁衍, 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遭到破坏, 从而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2. 景观美学价值下降

如果海底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发生后未得到及时控制,大量海上泄漏石油随潮流作用被海水冲上潮间带, 在岛礁或者沙滩上形成很厚的石油覆盖层,污染海岛海岸带, 并造成沿海的植物、海鸟、海兽等死亡,也大大降低了空气质量和一些沿海景区的旅游价值;泄漏石油如果影响到海洋滨海垂钓区、生态养殖区, 则受其污染引发的鱼虾类死亡、海带、紫菜等藻类腐烂, 也会造成景观美学价值的下降。

3. 沿岸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海洋石油污染使海面覆盖着黏稠的大面积的油膜, 造成海气界面的阻隔,影响了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使温室气体相对增多, 进一步使全球变暖;大量海水不容易蒸发进入大气, 使污染海区上空空气干燥,降水比其他海区明显减少;石油挥发也会造成大气环境质量的下降。海水中含有的石油及石油氧化物污染了海水, 使沿海地区的海盐、海洋化工等生产受到影响,也污染了沿海地区的地下水。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健康,Mar 等( 2006) 的研究表明,海洋生物体富集的石油污染物以芳香烃为主, 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的海产品也会造成慢性中毒,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海洋石油污染从大气、饮水、食物等几方面都使受污海域沿岸居民的健康收到威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