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病人发生治疗慢性疾病药物的非故意停用的风险增加

2011-08-25 07:00 · 张润如

病人在出院后,他们服用的治疗慢性疾病的常用药被非故意地停用的风险会增加,这一风险对那些被加护病房收治的病人来说甚至会更高。

 

据8月24/31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病人在出院后,他们服用的治疗慢性疾病的常用药被非故意地停用的风险会增加,这一风险对那些被加护病房收治的病人来说甚至会更高。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在住院期间,治疗上的过渡是病人容易受到伤害的时期。随着相关的责任从某位医生转移到另外一位医生的时候,在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医疗错误可因不完全或不准确的沟通而造成。在出院的时候,病人可能容易受到处方药被遗漏错误的伤害,其中包括非故意地停止使用被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

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及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的Chaim M. Bell, M.D., Ph.D.及其同事对病人在急性住院治疗和被加护病房(ICU)收治之后医生非故意地停止给病人开治疗慢性疾病常见药物处方的发生率进行了检查。研究人员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加拿大安大略省从1997-2009年期间所有住院和门诊处方的行政记录,其中包括39万6380位年龄在66岁或以上的病人记录,这些病人一直在服用至少5个长期使用的循证药物组中的一组:(1)他汀类药物,(2)抗血小板/抗凝血药物,(3)左旋甲状腺素(用于治疗甲状腺问题的药物),(4)呼吸系统吸入性药物,以及(5)抑制胃酸药物。研究人员对3组人群中停药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这三组人分别是被ICU收治的病人;住院但未被ICU收治的病人;非住院病人(对照组)。最初的检验尺度是病人在出院后的90天内没有更新其处方药。

该项研究包括了18万7912名住院病人及20万8464名对照组病人。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受到检查的药物组中,那些住院的病人比对照组病人更容易经历非故意的药物停用。药物停用发生率最高的药物组是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组(n = 5,564; 19.4%)。在这一组人中,有552名被ICU收治的病人(占22.8%)在出院后停用了这些药物。相反,在那些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的对照组病人中,只有11.8%的人在90天内经历了停药事件。呼吸系统吸入性药物组出现停药的比率最低(4.5%)。

文章的作者还发现,与未住院病人相比,那些被ICU收治的病人发生停药的风险会增加。 “总的来说,与未被ICU收治的住院病人相比,那些被ICU收治的病人发生停药(在5个药物组中有4个药物组)的风险的增加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对这些停药病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显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和在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组的病人中,这些病人发生继发性综合死亡结果、看急诊或急诊住院的风险都会增加。

文章的作者写道:“像药物协调整合和标准出院总结等正式的程序可提供人们一种改善不同科别间(包括病人的日常医生)沟通的方法。认定高风险病人及医疗责任的转移可能对改善治疗功效及利用贵重资源有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