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治疗发展迅速 有望不久被彻底攻克

2011-09-28 13:11 · Betsy

近日,因用中药治疗白血病而取得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荣获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导读

民间偏方治疗白血病成效显著

近日,因用中药治疗白血病而取得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荣获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同时获奖的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员屠呦呦。

在黑龙江医学界几乎无人不知,张亭栋是全国使用民间偏方——砒霜治白血病的第一人,他和科研人员发明的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白血病取得的成效让世界刮目相看。

张亭栋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任哈医大一院中医教研室主任、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理事长。如今,79岁高龄的他每周仍出诊两次。他研究血液病,是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研制出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临床治愈率达91%,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相关论文轰动世界,他的医学成就给全球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止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而正常造血受抑制。根据回顾调查,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且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Nature: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与DNA甲基转移酶有关

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血液样品进行了筛查,发现112名患者中有23例存在着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NMT3A突变,比例为20.5%。DNMT3A突变体功能分析结果显示酶活性减少,与组蛋白H3亲和力下降。并进一步发现了DNMT3A突变样品中的DNA甲基化模式和基因表达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与急性白血病高发病率及预后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

PNAS:一基因调控或可抑制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

我国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白血病机理研究方面又获得了一项重要成果:Rig-I基因可以明显增强干扰素信号通路中STAT1 分子的激活,同时通过这一调控作用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

 

Genes & Development:白血病“致癌基因依赖”机制被揭开

管癌细胞中的许多基因变异依赖于一种畸形的促进基因来表达,这种现象称为致癌基因依赖,而这种促进基因称为致癌基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俗称血癌,其细胞中的致癌基因称为MLL,基因变异的MLL表达的蛋白质和其他蛋白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融合肿瘤蛋白MLL-AF9,正是癌细胞所“依赖”的蛋白质。

白血病新疗法:"微移植术"不配型也可用

“微移植术是对传统治疗白血病方法的一次颠覆,副作用低,存活率高”。解放军307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医师艾辉胜说,他们利用近7年时间,研究实践微移植方法表明,其对低危白血病人群的成功率高达80%。相比于传统的清髓移植和非清髓移植,“微移植”非常高效安全,简单来说,即是在对供者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体外“增效”、“减少对受体副作用”后,输入受体体内。

美成功利用基因疗法治愈白血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慢病毒载体向提取自患者的T细胞中植入一种基因,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培育,随后将经基因修饰的T细胞重新植入患者体内。这些特殊的T细胞可以在患者体内增生,攻击肿瘤细胞。使用该方法,他们首次成功治愈了两名晚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