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次拍到“仙八色鸫”

2011-08-02 12:06 · leeking

近日,浙江省首次有人发现仙八色鸫(全世界不到一万只),并第一次拍到仙八色鸫成功繁殖的记录。

仙八色鸫

仙八色鸫

仙八色鸫成功繁殖

仙八色鸫成功繁殖

摘要:近日,浙江省首次有人发现仙八色鸫,并第一次拍到仙八色鸫成功繁殖的记录。仙八色鸫(学名:Pitta nympha)为雀形目八色鸫科中等体型的鸟类,仙八色鸫有8种颜色,阳光下明艳照人,是鸟类中的“美女”。它在国际受胁等级中,属于易危级别,虽没达到极其危或濒危级别,也已算稀少,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世界不到一万只。

传说中,它披着一件八种颜色的羽衣,在深林中盘旋歌唱,神秘而高贵。它,叫仙八色鸫(dong),雀形鸟类中唯一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全球的数量不到一万只,属全球性易危鸟类。

记者8月1日从浙江野鸟会获悉,近日,浙江省首次有人发现仙八色鸫,并第一次拍到仙八色鸫成功繁殖的记录。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浙江境内,虽然人们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它的足迹,但没人亲眼见过神秘的它。

昨天,浙江野鸟会的鸟友吴先生给早报记者打来电话,称他前些日子拍到的鸟被证实是仙八色鸫。随后他还发来了数张照片——仙八色鸫叼着草等巢材,一对仙八色鸫飞过……

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鸟类科学家陈水华对此也确认,这里有很多浙江省的首次——首次有人亲眼看到仙八色鸫,首次拍到仙八色鸫,首次拍到仙八色鸫成功繁殖。

吴先生说,今年5月29日,他和7名野鸟会会员去衢州古田山做鸟类调查。当时,没有想到会看到仙八色鸫。

突然,他听到像哨子一样一声接一声的叫声。“声音很响亮,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

于是,8个人马上分成两组,在古田山分头寻找。不久后,吴先生看到森林的路边,一只长约20厘米、中等体型、色彩艳丽的鸟儿嘴叼着草等巢材——据此判断,仙八色鸫可能要筑巢生小鸟。

考虑到仙八色鸫很敏感,一旦感觉被人打扰,可能就搬家,8个鸟友决定封锁消息,留下其中一人继续观测。

6月18日,5只仙八色鸫的雏鸟全部成功孵化。6月30日,幼鸟离巢,不知所踪。

“我相信仙八色鸫有人类的真心爱护,明年可能会重新回来筑巢。”吴先生等鸟友盼望着。

 

相关资料:

仙八色鸫(学名:Pitta nympha)为雀形目八色鸫科中等体型的鸟类,身长约20厘米。色彩艳丽,似蓝翅八色鸫,但下体色浅且多灰色,翼及腰部斑块天蓝色,头部色彩对比显著。叫声是清晰的双音节哨音“kwah-he,kwa-wu”,较长较缓。栖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次生阔叶林内,在灌木下的草丛间单独活动,以喙掘土觅食蚯蚓、蜈蚣及鳞翅目幼虫,也食鞘翅目等昆虫。分布于日本、朝鲜、中国东部和东南部;越冬在婆罗洲。

仙八色鸫

仙八色鸫

仙八色鸫全长约20cm。雄鸟前额至枕部深栗色,有黑色中央冠纹,眉纹淡黄,自额基有黑过眼并在后颈左右汇合;背、肩及内侧飞羽辉绿色;翼小覆羽、腰、尾上羽辉蓝色尾羽黑色;飞羽黑色具白翼斑;颏黑褐、喉白,下体淡黄褐色,腹中及尾下覆羽朱红。嘴黑,脚黄褐色。雌鸟羽色似雄但较浅淡。

仙八色鸫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繁殖于日本、朝鲜、中国东部和东南部;越冬在婆罗洲。

中国主要分布省份: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台湾、香港。中国河南大别山,安徽大别山及皇甫山,广东,福建,广西瑶山,云南西部和南部及台湾夏候鸟,迁徙时偶见于甘肃南部夏河,河北天津及山东沿海。

仙八色鸫主要分布图

仙八色鸫5月下旬繁殖,在地面挖一浅穴,上以枯枝搭成平台,再以苔藓、杂草等编成球状巢。每窝产卵5~7枚,雌雄轮流孵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