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 (prostatic carcinoma prostatic cancer) 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据报道,男性癌症死亡人群中前列腺癌排在第2,仅次于肺癌。我国以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目前科学研究从基因水平、发病诱因、新药研制和免疫疗法方面开展科学实验,以期待能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一恐怖的“人类杀手”。
七个基因变异与前列腺癌相关
在发达国家50岁以上的男性中,前列腺癌是被诊断出的最常见癌症类型。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与前列腺癌相关的基因变异,新成果发表在7月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与过去报告的易发性位点结合在一起,新发现有可能解释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中占25%的家族性风险。
Rosalind Eeles和同事合作,报告了对4574位癌症患者和4164位对照人员的泛基因组相关性分析结果,以及这些研究结果在自30个国际研究小组的51311 位受试者上的重复。他们鉴别出与前列腺癌易患性相关的7个新基因组区域。如今,已鉴别出的前列腺癌易患性基因组位点超过了40个。
吸烟可增加前列腺癌患病几率
摘要:据6月22/29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那些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而且同时也是吸烟的人,其相关的全因、心血管性及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会增加。这些病人前列腺癌的复发可能性也会增加。

吸烟是一件恐怖的事
在被诊断罹患前列腺癌的男子中,有1632人死亡,其中524人(占32%)因前列腺癌而死,有416人(占26%)因CVD而死,有878人出现生化指标的复发。分析表明,与从来不吸烟者相比,目前的吸烟者的前列腺癌、CVD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会增加,他们发生生化指标复发的风险也会增加。吸烟年数和每日吸烟包数越大,其前列腺癌死亡率、CVD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也相应越大,但它们与前列腺癌的生化指标的复发则没有相关性。与目前的吸烟者相比,那些戒烟时间达10年或以上者的前列腺癌死亡风险与那些从来不吸烟者的死亡风险类似。
吸烟对前列腺癌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在生物学上似乎是可能的,这包括来自烟草的致癌物质对肿瘤的促进作用;血浆睾酮的总浓度和游离浓度的增加(睾酮是一种在某些吸烟者中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的雄性激素,而有些研究报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剂量依赖性的关系);后生效应(包括在目前吸烟者中的与疾病的侵袭性具有相关性的异常甲基化谱)以及烟碱诱发的血管生成(新血管的形成)、毛细血管生长以及肿瘤的生长和增生。
“总之,在疾病诊断时,吸烟与总体死亡率和前列腺癌死亡率及复发的大幅增加之间有关系。戒烟达10年者的风险与从来不吸烟者的风险相似。这些结果为吸烟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死亡风险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吸烟易致前列腺癌复发 吸烟死亡风险也较高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吸烟易导致前列腺癌复发,而且吸烟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亡风险也较高。

吸烟易致前列腺癌复发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的。他们指出,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前列腺癌复发几率要高61%,而且他们死于前列腺癌的几率也比从不吸烟者高61%。
此外,对那些戒烟10年以上之后才罹患前列腺癌的病人来说,他们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并没有因曾经的吸烟史而升高。
挪威开发出治疗前列腺癌新药
挪威开发的前列腺癌治疗新药日前结束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可以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存活时间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副作用并不明显。
这种药物名为Alpharadin,共有900名前列腺癌晚期患者参加了第三期试验。结果显示,没有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1个月,而接受新药治疗的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会延长到14个月。
新药使用半衰期很短的镭223同位素发出的阿尔法射线杀死癌细胞,可以靶向作用于转移到骨骼组织中的癌细胞,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细胞的破坏。一个疗程需持续4到6个月,每月需注射一次药物。
人类疫苗用于治疗小鼠的前列腺癌
科学家用人类疫苗治愈小鼠前列腺癌,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该癌症治疗方法完全依靠免疫系统攻击前列腺癌细胞,摆脱了毒理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依赖。与目前治疗方法相比,这一治疗方案或在清除人体癌细胞的过程中有较少的副作用。这一发现刊登在自然医学杂志。

前列腺癌三维图片
梅奥免疫疗法研究表明,它可在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治疗中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以及在许多扩散性癌症(如肺、脑和胰腺癌)的治疗中列于最佳治疗方案。
为了开发这一新技术,遗传学家把人体前列腺的遗传密码片段拼凑成cDNA文库,这些cDNA片段插入到水泡性口腔炎病毒(VSV)的载体中,该病毒(VSV)转化后被大量培养,并作为疫苗静脉注射在试验鼠体内。科学家在试验室中,只用了一个疗程共九次注射取得前列腺肿瘤80%的治愈率。
广泛前列腺cDNA文库的制备是免疫治疗成功的关键。 所有的感染、过敏原和包括肿瘤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称为抗原的特有指纹,后者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Vile博士通过VSV重组载体技术实现人体前列腺癌抗原对小鼠的接种,免疫系统接触转化病毒后,能够识别病毒表达的抗原,进而引起免疫应答反应,其中一个途径是激发T-细胞的免疫攻击。
病毒载体作为cDNA文库的重组平台,有效地克服了分离癌细胞抗原的困难,此外,cDNA文库向免疫系统提供更加完整的肿瘤入侵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