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想到过很多“死法”,有彗星撞地球,也有火山大喷发,电影《2012》里我们是死于剧烈的气候与地质灾害。不过,前段时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还有一些没有引爆的危机,我越来越有理由相信,我们极有可能死于我们的食物,食品工业的2012不远了。
回到数十万年以前,那时我们的祖先还不能称之为人类。我们与其他动物一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生机,也会带来死亡。我们运气好会吃上一顿肉,运气不好只能以野果树皮果腹。糟糕的时候,我们会吃下有病的羊肉或者鹿肉,整个部族都会灭亡。
直到火的出现,我们可以吃上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食。人类的寿命于是大大增加。渐渐的,人们开始有意无意的栽培一些作物,发现这些作物可以提供基本的生存保证,于是到处游牧的人类开始定居到水土丰沃的地方,同时可以驯养一些家畜。在这期间,我们撑过了寒冷的冰河时代。随着温度恢复,人类的文明开始孕育。
在很长时间里,人类都为生存或者基本的食物需求,努力耕耘和不断争斗。文明很慢很慢的进展着。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一碗能活下去的米饭。虽然,大部分时候活下去并不特别困难,但是天灾人祸不断,生存下去仍然很是艰辛。晒干的谷物粮食可以储存数年,于是人们有意在丰年储备粮食以备灾年之需。至此,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还都是为了一碗饭,所以几乎谈不上食品工业。几乎所有人都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
文明与科技在缓缓流淌,时间到了近代。人们在活下去的同时,开始探索这个世界认识万物。直到巴斯德老人家出现,我们终于了解,从古至今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微生物与我们同在,甚至比我们更早出现在地球上。它们使得人类动物等生病,使得食物放久了变质。当人类知道这些之后,罐头食品出现了。
而现代化的耕作方式和先进技术,使得粮食生产可以满足大部分的人类需求。至此,人类终于可以解放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留下一小部分人从事食品生产。科技带领着各项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在增长。食品工业也不敢落后,“创新”不断。
刺激食品工业发展的有两头,一类是消费的欲望。人类为了满足神经冲动的快感,喜欢吃、热爱吃、吃新潮;另一面是利益的博弈,食品生产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势必会无所不用其极!市场和成本是永远的产业话题。
在追寻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过量的防腐剂使得保质期增长;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圈养的牲畜损失率大大降低;三聚氰胺为了虚高的蛋白含量;塑化剂成了廉价而又危险的替身;催熟剂使得西瓜大又甜;雪白的奶油又蕴藏多少危机?地沟油循环了一轮又一轮;瘦肉精强壮了生猪强健不了人体;糖精是甜蜜的一刀;横扫欧洲的出血性大肠杆菌阴魂难散,一些行业协会为了攫取最大利益,甚至不惜“说服”国家有关部门修改标准。
可以看到,食品工业的悖论就在于,当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生存的命运完全交到少数人手里时,利益的博弈会产生奇怪的结果,无论你怎么监管,也无法预测下一次危机会在哪里?况且这个地球也被人类搞得千疮百孔,干净的食物来源本身也不太多。而在一个监管不成熟不切实的国家里,食品安全可能更为严峻。
真的到了“2012”,我们将魂归何方?生又何哀,死亦何苦!还是淡定些,洗洗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