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如何获得科研创新的机会?”

2010-02-24 21:40 · shjyang

独创性的科研不难,它需要几个关键因素: (1)积极参与。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参与,不参与就没有机会可言。参与是行动,不是动嘴,不是指手画脚。参与是骑驴找马,是边干边学,是寻找机会的开始。一个学术会议,给别人审稿,审项目,包括看别人的博客,留言等都是参与。参与是增加机会的唯一办法

如何获得科研创新的机会?

独创性的科研不难,它需要几个关键因素:

(1)积极参与。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参与,不参与就没有机会可言。参与是行动,不是动嘴,不是指手画脚。参与是骑驴找马,是边干边学,是寻找机会的开始。一个学术会议,给别人审稿,审项目,包括看别人的博客,留言等都是参与。参与是增加机会的唯一办法。

积极参与,就是不抱怨手中的“活”。认清自己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就做研究生的工作,但是要想老板的事。不然就永远不能成为老板。但是当研究生的时候就摆老板的架势,那也很难成为老板。

积极参与,就是不闭关自守。不要太早给自己定型。不要认为一辈子我就只能做什么什么事。太早定型就容易失望,容易把自己的路走窄了。要多关心别人的领域,要时常跳出自己的领域。

(2)善于批判。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信息多了,机会多了,于是就需要有所选择。哪些是真正属于自己能把握的机会?哪些是别人的机会?别人的机会如果给我 我能否把握?为什么?我刚刚来美国读博士的时候,一个诺贝尔得奖者来学校讲座,然后和研究生座谈,谈到他正在参与促成正如投入搞人类基因组工程。我当时就 恨生不逢时,没能赶上那场技术革命。现在回头看去,发现那个机会不属于我,我没有知识积累,没有技术积累,没有资格,没有社会根基,没有的东西太多太多。 但是在别人轰轰烈烈地干人类基因组工程的时候,我就有机会积累我所需要的知识,技术,资历,地位。。。

要耐得住寂寞。机会不是夺来的,也不是等来的,机会大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3)珍惜机会。我想,每个人一生至少有三个比较大的机会,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能把握那些本属于自己的机会。有些机会,错过了都不知道;有些机会则是在多年后都能数落出是真的错过了的。什么是真正的机会?

机会是稀少的,偶然的,短暂的,能让我们超常(更早,更快,更大)发挥自我价值的机遇。

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机会,识别机会,把握机会呢?

所以创造机会靠动,靠交流,靠碰撞,靠时刻留意。机会可能就是特定场合的一句话。比如在94年底,我去泰国给泰国卫生暑的一个实验室做培训,顺便参加那里 举办的一个有关禽流感的会议。演讲后发现前排座着一个中国官员样的人,于是就和他答话,结果发现是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国家流感实验室主任舒跃龙博士,于是会 议上就说好合作开发流感分型试剂。如果不去那个会议,不“随意”和人搭话,这个研发和发展的机会就没有了。

怎么识别机会?识别机会首先靠对自己的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要有对现状不满,要有改进现状的欲望。要知道自己缺什么,想要什么?然后看到对方能提供的恰巧 就是自己想要的,机会就被你找到了。机会最多来敲你的门,它绝对不会从睡梦中把你唤醒。没有欲望的人,没有热情的人,没有需求的人,对机会就永远是麻木 的。

如何才能把握住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靠以往的积累。抓住属于你的机会不放,就需要你有能力实现机会带给你的好处。需要你有知识,技巧,资金,人脉。这些就靠多年的积累了。机会的大小跟你没关系,能把握住多少机会则看你自己准备的如何了。

机会天天有,处处有,但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机会就不多了。机会实际上是我们能力和贡献增长曲线上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个转折点。停留在原点的人,永远没有机会;没有量变的积累,也不会有质变的到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大学,硕士,博士)就要去寻找质变性的增长点。

另外,失去机会常常是因为我们太“大众化”,没有特色。在我们寻找机会的同时,机会也在挑选我们。我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等都有合作,这是我主动去寻找的机会,但是如果我们本身没有独特的技术,没有一技之长,人家也不会愿意跟我们合作。

机会都有偶然性,排他性。争取得到属于自己的机会,首先就要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练得精而又精。不然,到手的机会也会失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