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好文,赶紧转载下来。。。。。。。。。留给自己看看。。。。。。。。。。。
引用地址是这个https://wusetu.cn/WSTAGDAAgCOTCSLZSDRUBJIRBRCAFISFUVGUGPUC_F/bbstcon?B=17&start=4484&th=1288244435
同时祝贺农大老师和九州大学校友的science论文的发表“夏国良、张美佳:师生俩的SCIENCE故事 ”https://wusetu.cn/WSTAFCAAgCGZEQXYBEUMABZZKAWMXXXFPNXAKQLE_F/bbsnt?B=55&th=1291006770
选校挑老板、决定从哪个offer的童鞋们可以参考下~
题目本来想定为“谈谈北美的变态中国老板”,后来觉得不妥。一个朋友来信提醒我说个人的眼界是很有限的,有很多北美的中国老板人都很好。我觉得他说的很对,不能一棍子打死,因此我把题目修改成为“浅析北美中国老板中的变态者”,言下之意就是未说坏先说好,明确的告诉大家,虽然北美的中国老板整体名声不太好,但是还是有不少好的因此大家不要有任何的偏见。
再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这篇文章会写成类似论文的形式,整个系列下来,我不会提>及任何一个具体的人,也不会提及任何一件具体的事,主要是从理论逻辑上进行分析,不举例,因此不会损毁到任何人的名誉。如果你是一个中国老板或者是支持中国老板的人,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就要相信你或者是你支持的人是属于好老板,不属于“变态者
”,就不会因而与我结怨。
再次声明我的帖子是从我个人经历出发,难免有失客观,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个帖子对版友有用,我不能不写这个帖子。我在文章中不会提到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或事,因此也不可能搞任何的人身攻击,所以我希望大家文明回帖,参与讨论,不要人身攻击。我志在结交朋友,而非制造矛盾。
本文的整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分析北美中国老板中变态者的形成原因,第二章描述变态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第三章总结远程判断一个中国老板是好还是坏的若干方法,第四章教授如果不幸进入变态老板组里,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自救。第五章给出结论。
第一章 北美中国老板中变态者的形成原因
人之初,性本善,变态老板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亚裔老板多有变态。这个问题经过一番分析之后不难得到解答。首先我们知道,美国的社会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作为一个外国人,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比本土人付出5倍乃至10倍的努力,因此北美的中国老板生存压力其实是很大的,他们过得都很不容易。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校的某个系要招一个faculty, 有条件基本相当的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来竞争,那么谁会取得这个职位?毫无疑问是美国人。如果美国人的成就只相当于中国人的一半(成就不能量化,再次做个比方),那么谁会取得>这个职位?虽然不情愿,我还是得说,很有可能还是美国人。中国人要想取得这个职位,他的自身条件就要比本土竞争者好上三五倍乃至十倍,否则人家有自己人,语言又熟悉,为什么招你一个外国人?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把北美的中国博士生按学术成就归为三类:
第一类,真正的牛人。他们或是头号名校毕业(哈佛耶鲁MIT档次),水平不凡,或是有真材实学,发过顶级的文章,如Science, Nature,PRL等(注意对于不同的专业,哪种刊物牛是有不同界定的,Science, Nature, PRL在这里是做个比方,不要较真)。 这些人的老板学术水平高,给予了恰到好处的指导,学生又非常聪明,富于创造力,而且努力勤奋,善于思考,潜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厚积而薄发,在一个张弛有度和谐有序的科研气氛中不断探索,取得了科学上的成就。
第二类,伪牛人。善于灌水,三到五年博士期间,第一作者以及联合作者的文章发到20篇到40篇,有的人甚至一年就能发10篇以上。但是高质量的文章很少或者没有,上顶级期刊更是没有的事。这类人多急功近利,玩命儿工作,为了发文章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态度持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他们并不关心如何去探索未知世界,而是单纯的去追求热门的,新颖的,标新立异的东西,不管他们的实验是不是可靠,都要拼命往能发文章的结果上凑。他们把学术界看作名利场,做研究是为了赚钱和出名,无论有没有做出可靠的结果,都要按期发表文章,实在做不出来的,造也要造出来。相反来说,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什么出乎他们预料的新现象,他们则予以忽视,写文章时只挑拣对自己论断有利的实验数据,而对和自己论断相反的实验数据非但不去认真研究,反而有意忽略,设法隐瞒。这样的学生通常是在变态老板的重压之下培养出来的,每周都给他们deadline,要求必须在下周一之前做出什么样的结果发什么文章,甚至把文章都写好,数据和图空出来,暗示他们按照文章的意思做出数据和图然后填上。虽然这样的学生还是有些水平的,至少在学术上比我们下面要介绍的第三类人要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如同实验机器。他们实验技术都非常娴熟,跟技术工艺直接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了很多,动手能力非常强,然而深层次的知识以及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创造力也较弱,idea不行。
第三类,普通人。这些人在国外读博士找了非常nice的老板,但是由于老板水平一般,或者自己天分一般,或者自己不够努力,或者项目不容易做出东西,whatever, 最后结果就是发表文章的数量少,质量也很一般。这类人在留学生中占到大多数。
原文链接为: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0403&do=blog&id=388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