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 李宏伟 林凡云 李滨 刘曙东 李振声
摘要:以‘小偃54’、‘京411’等67份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对强光诱导小麦叶片花青素积累的现象及品种间变异进行分析,以探讨花青素在小麦响应强光过程中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小偃54’和‘京411’分别经25℃强光处理24 h和48 h叶片花青素含量大幅增加,而15℃和30℃强光处理增幅较小;强光处理48 h后,‘京411’的花青素含量高达7.2 μg·g-1FW,约为‘小偃54’的10倍.对‘京411’而言,花青素含量随叶位自下而上递减,并且按叶鞘、叶基部、叶中部和叶尖的部位依次递减。强光处理24 h和48 h后能诱导‘小偃54’和‘京411’的PAL活性增强。强光处理48 h后,紫色胚芽鞘类品种的花青素含量高于绿色胚芽鞘类品种,不同品种强光下的花青素吸收峰均在520 nm处。研究表明,强光下叶片花青素含量升高可能是紫色胚芽鞘类小麦品种抗强光的一种机制。
原文链接地址为:https://so.med.wanfangdata.com.cn/ViewHTML/PeriodicalPaper_xbzwxb20100401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