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鑫 龚吉蕊 葛之葳 段庆伟 安然 陈冬花 张新时
摘要:比较研究了伊犁地区两种杂交杨伊犁杨1号(Populus deltaiids 'CV-64'(P64))和伊犁杨小叶杨(P.simonii canadenxp.russkii-9(Jia))对太阳辐射光能的利用和耗散特性。两种杂交杨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高光量子通量密度(PFD)阶段P_n达到20.1%的差距;实际最大光化学猝灭ФPSII日变化均呈“U”型,于16:30时,P64的ФPSII达到最低值,而Jia的值于14:30时达到最低(Jia>P64);光合系统的闭合程度(L)在14:30时均出现一个短暂回落,全天平均闭合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6:30M时达到最大值(Jia>P64),两者NPQ全天相差31.7%.叶片转化吸收太阳能热能耗散(E,D)和光化学反应转化的光能量(E.P)进行估算表明:在PFD较低的环境条件下,两种杂交杨将吸收的光能50%以上用于光化学猝灭;在PFD较高的环境条件下,P64的E.P值比例大于Jia。两者全天的E.P值没有太大的差异,P64的E.D值显著大于Jia的E.D值(P>0.01),而P64的E.D值占全天转化能量的比例小于Jia。P64和Jia的E.P达到最大的估算值时,其E.D也达到了最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杂交杨对高光能形成不同的适应机制,P64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光化学猝灭反应,而Jia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非光化学猝灭反应,减缓强太阳辐射伤害;两种杂交杨用于光化学能量分配的比例P64大于Jia,而P_n值在强辐射阶段和全天平均值、累积值均出现Jia>P64。结果证明,仅通过杂交杨本身叶绿体对光的荧光特性反应计算接收到的光能中有多少能量被利用与实际植物光合速率的转化的干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种杂交杨光化学实际固定碳和转化光能的多少的内在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为:https://so.med.wanfangdata.com.cn/ViewHTML/PeriodicalPaper_zwstxb2009060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