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 PK“科学与人文”
“天下武功出少林”似乎不争。但细想为什么天下武功会出少林呢?
在少林寺藏经阁中存放的是“武功秘籍”和“佛经典籍”。本人无幸一览少林藏经阁,仅由金庸先生《天龙八部》描述“每本绝世武学秘籍”的旁边都放了“一本能化解的上乘佛法”。看来真正的武功=武功秘籍+上乘佛法+人
如果将“武功秘籍”简单比做“人征服世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如果利用不当,就会危害社会公众,甚至不慎“走火入魔”伤了自己。因此,武功高强的少林武学大师们同时还是深悟的苦度众生之佛法的得道高僧!只有“武学大师”和“得道高僧”在一起高度统一,才能创造一个“天人合一、人我和谐”的世界。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甚至有人认为是“征服世界”的工具。而人文精神是什么呢?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中认为: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葛红兵则说:人文思考从根基处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实际上,Humanity (“人文”———在中国并没有词源学基础) ,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人类的角度来思考人(Human beings considered as a group ;the human race) ,思考人的存在根基,由此才会有下述超越性问题: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
科学技术本身无国界、无意志;但掌握和创造科学技术的人是有,其有个人好恶、民族倾向、意识导向;其可能依附
或受制于某些利益集团等。如果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没有约束和截至,世界将无法想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是根植于内心或良心的。
如果简单将“科学技术”比做“武功秘籍”,那么“人文关怀或人文精神”就可以比做“上乘佛法”。人类面临的众多的危机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要立足于“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如当前和未来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是无法决绝的,需要全人类反思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预期”,从终极关怀的角度审视自身。
个体人面临的人生困惑,是否也需要从两个方面思考:能力和欲望。当人的欲望超出能力时注定以痛苦终结。但多少世人欲望一再膨胀。
教育和学习的本质不是为了获得“货于帝王家”的“术”,而是探求“认识世界和自身”的“道”。当今的教育已经被“熙熙攘攘的名利洪流所淹没”。教育和学术问题之根源需要返俗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