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中国人对待灾难的幽默感”是可怕的!

2011-04-22 10:57 · aging

最近冯小刚又在筹备新片,大手笔的投入,大肆的宣传已拉开序幕。戏还没开拍,就上新浪聊起来了。 其中有一段聊剧本的内容,让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害怕。节选如下: 【《温故1942》是刘震云发表在1993年的作品,其中讲述的正是1942年河南因为一场旱灾饿死了300万人,“肯定不

最近冯小刚又在筹备新片,大手笔的投入,大肆的宣传已拉开序幕。戏还没开拍,就上新浪聊起来了。
其中有一段聊剧本的内容,让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害怕。节选如下:
 
《温 故1942》是刘震云发表在1993年的作品,其中讲述的正是1942年河南因为一场旱灾饿死了300万人,“肯定不会是因为一场旱灾使300万人从地球 上消失了。1942年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中日战争正处于相持的阶段,战争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接着你再追究的话,战争的背后是政治,因为当时中国是 一个贫弱的国家,没有国际的援助的话,中国难以支持这么庞大的外敌入侵。”不过,刘震云认为这些都不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更 重要的是这些饿死的300万人对待自己被饿死的态度,如果换成欧洲人,他会追问‘我为什么死?谁把我饿死了?’但是我们河南人,临死的时候,留给世界的是 一种幽默,有人讲,中磊是我的好朋友,他三天前饿死了,现在轮到我了,我临死的时候,跟小刚说的一句话是我比中磊多活三天,我值了。这种态度是非常伟大。 当一个民族遇到的灾难特别多的时候,你用严谨的态度对付严峻,严峻都会变成一块铁。当用幽默的态度来对待严峻的时候,幽默就会成为大海,严峻就会变成一块 冰,这块冰掉到大海就会融化了。”】
然而,这种幽默是幽默吗?非常伟大吗?
弘扬这种幽默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人的无知和可怕。
无知的是把“麻木、无知、逆来顺受的奴性”当幽默,
可怕的是竟然还鼓吹这种幽默。
(以上是个人的理解,可能是理解错了别人的意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