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作弊彰显我国研究生教育巨大隐患

2011-01-18 09:37 · gbm

考研作弊对于国家的科研,人才选拔与培养等存在巨大的威胁。

近日,考研作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如在CCTV里报道的英语答案成功率超7成,这基本上是远超历年的国家控制线的,在qq腾讯网的报道《吉林四平考研作弊事件两人被抓》,可以认为,这样大规模的组织、高成功率的作弊情况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包括负责试题、器材、作答、销售等多个组织流程的高科技的工作,这次再找一两个农民工说不过去了吧?(也可能会是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农民工被抓)

但是这个事件背后显示的深层次问题呢,考研是作弊的,这些人真的被录取,参加科学研究工作,继续作弊,这些“成绩”被认可,成为硕士,博士,教授研究员,参加国家科技项目的造假、剽窃,继续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参加国家核心项目研发,然后做出“巨大成绩”。

这个路线图好像某些“成功学者”的翻版,也可能这些人今后成为我国科研资源分配的掌权者,这样的“科学进步”不过是这些人的“个人进步”的阶梯而已,而对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却是危害巨大。

考研作弊对于国家的科研,人才选拔与培养等存在巨大的威胁。

首先,体现考研热中存在投机分子,依靠不当手段获取“成功”。有需求才有市场,投机本来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事,而审查不严、“内外勾结”(如果有的话)可能就使得风险大大下降,而回报大大提升,使得选拔人才公平性、破坏社会和谐。

其次,考研作弊成功者一旦成功录取,受害者名单中将很可能增加。如:其导师、学校(或是研究机构),一旦投机分子进入科研队伍,参与科研项目,那么就需要发表科研成果,其投机获利的经验将很容易驱使其再投机,造假、剽窃、抄袭,如果这些发生了,没查出,那么一切看似“太平”,而一旦事发,身败名裂的人应该不会是一个。

第三,最重要的是考研作弊的成功,将给我国本来就存在问题的科研机制带来灾难性破坏。我国目前的科研现实中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申请、成果鉴定、论文发表等,多多少少的出现了一些丑闻,但是依靠制度建设和科学职业道德的提升,这些问题应该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考研投机分子的加入,其目的将不是科学,而是获利,很难保证在这样一群人的加入下,科研环境的变化会是如何,投机将驱使人们不择手段的获取利益,而这些将极大的破坏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评价机制建设。

研究生入学考试作弊,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要坚决查处,查实后需要从严从重处理,从人才选拔的源头制止投机风气在学术界的蔓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