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慢性病早期营养干预

2011-05-15 10:04 · lpzhao

近年来,国际上对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认为“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是导致慢性病的关键因素”。其原理是:膳食结构不合理,扰乱肠道菌群,增加了病菌的数量,减少了保护肠屏障的有益菌的数量,破坏了肠道屏障功能,造成免疫毒素入血,引发慢性炎症,进

适宜社区居民的慢病管理新技术: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慢性病早期营养干预

近年来,国际上对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认为“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是导致慢性病的关键因素”。其原理是:膳食结构不合理,扰乱肠道菌群,增加了病菌的数量,减少了保护肠屏障的有益菌的数量,破坏了肠道屏障功能,造成免疫毒素入血,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导致血糖、血压、血脂异常和体重升高,最终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上海交通大学是国际上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之一。他们根据这个原理,以菌群结构失调的分子检测技术和中国药食同源食品和新资源食品为基础,设计了一套适宜在社区居民中推广的营养干预方法。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农科院、巴黎六大、英国帝国理工等单位合作,经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中心伦理审查通过并注册,在太原市支持下,依托敦化坊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院,征募了123位中心型II度肥胖症志愿者,进行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慢性病早期营养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志愿者人群在干预后,肠道中病菌的数量下降,保护肠屏障的细菌升高,肠屏障功能恢复,进入血液的免疫毒素减少,体内的慢性炎症显著减轻,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血糖、血脂、血压、肝功等各项生理指标明显改善,体重显著下降,罹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大幅度降低。该方案的强化版对国际上认为只能通过胃肠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极重度肥胖症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例如,26岁体重达175千克的男性志愿者,干预5个月,减重51.4千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3岁体重达46千克的女性志愿者,经4个月干预,减重16千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在这些极重度肥胖症患者肠道内都发现病菌过度生长的现象,这套干预方案可以达到清除病菌,扶持有益菌,恢复菌群结构平衡的效果。这些工作获得中法肠道元基因组联合研究项目的支持,已经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

这套干预方案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和健康食品三个支柱。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宣传慢病诱因和危害的新知识,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通过认知重建和习惯重塑,达到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健康检查的核心是,使用一系列的分子检测方法,对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监测,为膳食干预方法的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指标,以保证干预的效果。健康食品的关键是,通过研究“药食同源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对菌群、肠屏障以及慢性炎症的作用,依照现代营养学的原理配比和加工干预食品,通过为居民提供既满足人体营养需要,还能维护结构合理的肠道菌群的全套健康主食,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促进全民健康的目的。

因此,按照“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是导致慢性病的关键因素”的最新科学进展,上海交大研发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慢性病早期营养干预方案”具有以下特点:以调理膳食为手段,以改良菌群为靶点,消除炎症是关键,减轻体重是表象,核心目标是降三高,根本宗旨是促健康。

简言之,“调膳食、改菌群、消炎症、降三高、减体重、促健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