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导师接到一篇来自于《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的稿子,为了锻炼一下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导师决定将稿子交给我们“审一审”。让我们发表一下意见看法。这是一篇扫描电镜观察昆虫触角感觉器的文章。我阅 读后感觉就出现了上述“过于简单”的现象。首先是论文前言部分写的太过于简单,让人感觉作者对他所从事的方向还不了解的感觉,通篇读完后即发现文章是先写 成中文,然后再翻译过来的。而且作者可能写完还没有看上一两遍就急急忙忙投出去了。基于这样的判断原因是:1)文中明明引用了的文献而参考文献中却没有列出来。2)一些法文或者德文姓名中特殊的字母在文中的排版都是错误的。如:“ô”写成“oˆ”。
另外,作者在描述感觉器时整篇文章用了一套普遍认为最权威的60年代的术语,而另一篇90年代的文章对这种描述作了些修订,但是作者引用90年代这篇文章时却用“this…..was previously described by…..”,我在想究竟应该是later 还是previous呢? 是以写作时间为准还是以标准指定时间为准呢?我私下认为应该以标准制定时间为准。文章中,还列出了很多三线表的数据,这些数据只在结果中轻描淡写地描述了 一下,但是在讨论中却只字没提到文中列出来的数据的具体意义,这着实令人费解。我个人认为,作者可以摒弃以前的讨论部分,充分利用些数据,和一些分子和生 理学的实验证据来增强结论的说服力,因为在文中作者只引用了相关形态学描述的文献。如果只引用形态学描述的文献很难推断出相关感受器的功能。
另外还发现,者在文章讨论中几乎没有自己的观点,别人的文献说什么,作者就说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作者不知道如何使用别人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我们“建议”该文章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