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我自豪地认为我在上大学,到最后才发现其实大学**我(此处略去两字)。
现在大学的基本状况怎样呢?
在本科毕业时候本人分别和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交流过并结合本人自己的经历,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1 进入大学后感觉一身轻松,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对此自己也没有想过,这种情况大一学生反映最多。(2 课程太多,时间太紧,老师的讲授方法不好,听不懂课程,不喜欢这个专业,想转专业,考试总是考不好,感觉很压抑。这种情况大二学生反映最多。(3 感 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或者是感觉自己学的东西没意思没有用,专业就业率不高,感觉就业压力大,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哪个行业,打算考研,考公务员,进企业 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感觉大学时光好短,一下就过去了。此种情况主要是大三学生。以上三种情况不是某一个级的学生的所特有,它们可能综合地反映在所有的学生 身上。于是笔者试图总结一下读大学的规律:大一学生玩、疯、混;大二大三学生忙、学、晕;大四学生急、茫、忙。以上情况可能随着学校的级别、氛围、类型不 同而有所差异。
那么在大学期间究竟该如何做?
笔者大学期间曾经辅导过多名高中和初中学生,当问及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理想,将来想过自己要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时,他们多数都表示没有想过。但是他们均表示要考上一所好大学 ,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们是预料到了的,我们已经不想对此说三道四了。
于 是,笔者认为进入大学之后,首先要想的问题是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早早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此,大一学生必须先要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专长所在,结合自己的性格、理想确定目标。由于多数学校在大一新生入学的一年不会开设太多的专业类课程,在这一年的时间中就是思考以上问题的最佳时机。如 果像很多人那样在此期间放松,以弥补那些高中时代为考上好大学日夜拼搏而流逝的时光实为非常不明智之举。但是又有的人会说,我真的不知道我自己想干什么, 我想十年也想不明白。那么一个办法就是——试试。现在的大学有很多社团,社会商业提供了不少的兼职,学校的各大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这些工作都 是风格各异的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去胜任。但是你不仅仅是去参加这些工作,在工作的同时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你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某样工作,就要立刻放 弃。此时不要怕别人说你朝三暮四,说你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因为如果你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那其实是在害你自己。我的一位同学本科的时候学 习的英语,但是她说他平生最讨厌学习英语,但是她强迫自己学习,每个学期都考全班第一名,后来毕业后很久都没有找到工作。另外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工作的同时 你也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那 么一旦确定自己的方向后又该怎么做呢?在此之后你可能面临很多问题。你可能会逐渐发现,你所学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你想从事的专业与自己现在学习的并没 有多大的关系。如果你所学的专业与此有关那么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现在很多大学的调换专业程序都越来越简单,也有很多大学授予第二学位。如果不喜欢的专 业,或者想学习其他专业便可以通过这些程序进行。但是你毕竟不是全能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东西可以适当放弃,或者少花费精力。但是这些东西都需要综 合你的兴趣、判断力、理想,而不是随意放弃或者懈怠。特别是当临近毕业的时候一些同学喜欢做多手准备,既一边准备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准备考公务 员。这样看起来似乎很保险,但是实际上很危险。一个人精力毕竟很有限,分散了就什么也成不了。这种情况笔者虽然见得不多,但是所见到的一样都没捞着的却不 少。
总结下来一个人在大学开始时候就要先了解自己,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无论哪个行业多么赚钱, 最总要的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然后按照自己的主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