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 又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4年读完研究生,应该来说是有资格写博文说一说中国科学院的事。因为在上海药物所的经历,使我有切身之痛。
说 中国科学院是谋才害命的地方是不是危言耸听?谋才是指它谋去了无数优秀青年学子的青春才华,它损坏和伤害了无数学者的学术生命。一代又一代各个大学最优秀 的学子,在科学院工作,绝大多数一生是学术上毫无建树、一事无成,最后在生活上比很多没进科学院的同学还差,到了老年只能是一声叹息。为什么中国科学院会 是这样一个地方呢?首先,政治家将基础研究放在科学院就是巨大的决策性错误。人类认识性的知识探索研究应该放在大学,知识的探索是追求真理,是要在自由、 平等、依靠个人学术兴趣、不追求功利的、民主环境下进行。而中国科学院是激烈的名利之场。无数的追求科学,追求学术的人,在这个名利之场的斗争中,他的学 术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我在科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讲他们在大学时如何优秀,在科学院一事无成,后来职称上不去,房子也没有。可以讲绝大多数在科 学院工作的人,一生没有学术荣誉感,最终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中国科学院有那么多的院士,有几个人能说什么定律是我发现的,什么学说是我建立的?我发现了 什么新的自然现象?
英国的皇家学会是贵族学者的私人讨论学术的场所而来,美国科学院是民间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是激烈的名利场,内部的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五花八门,用尽各种政治上斗争使用的卑劣手段。不会这些的学子,在科学院是站不住脚的,我就是亲身经历这种斗争的受害者。
学 术的研究本是人类对周围未知世界的认识的探索,追求的是真理和荣誉。追求权力的人可以从政,追求金钱的人可以从商。而学术研究能否成功是最不能预言的。学 术的研究一定要与个人兴趣和爱好相联接。如果一个学者一心一意要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终其一生,他在科学院如何生存下去?。反过来,能在科学院要风得风,要 雨得雨的人会是何种人呢?就是会炒作和蒙骗政府和大众的人。科学院没有学术平等,更没有学术民主。将还在认知阶段的东西或概念从国外引进,大肆炒作,号称 自己是国内出指一数专家,获得国家大量资助。就像上海药物所,没有人是在真正研究药物,常见的是药理的看不起药化,我在那儿抗生素室读书时候,相互偷取课 题组菌株是常有的事,合成室不同的课题组做相同的合成,彼此不断探听对方的技术秘密。将量子化学还处在学术认知阶段的东西,花大笔资金计算药物,不知这种 药物谁敢吃?从来不研究中医中药的,连中医的认识疾病的基本哲学方法都不清楚,更不用明白为何用药须君丞佐使,只要抓着某个可以炒作的概念,有学术帮派抬 轿,马上就可以得到大笔资助。所以可以看见一个一辈子研究锅炉的人,知道国外研究等离子体热门,马上就成了国内的等离子体专家。纵观中国科学院的历史,在 基础科学领域,对人类的认知没有任何的一点贡献。
然 而,有多少才杰的生命耗费在科学院的路上,以上海药物所邹刚为例,邹刚是全世界首先确定药物吗啡脑内有特定的作用受体的药理学。吗啡不是人体固有的,不固 有的东西在人体有专一的受体,表明人体可能有空间结构相似的物质。后来,外国人沿着这个思路发现了脑啡肽。如果邹刚能从提出吗啡受体概念,发现吗啡肽,确 定吗啡肽的结构,确定基因位点。这些成就足以得诺贝尔奖。可惜早逝。还有钱铭醌-发明丹参酮llA磺酸化,英年早逝。
袁隆平先生没有当上科学院院士,他应该庆幸他不在中国科学院,如果在科学院,他的首创雄性不育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的学术思想一定搞不成功。
国 家应该将认知性的基础科研放在大学,有些问题人类现在连基本的认知哲学和方法都没有。科学院应该从事技术发展研究,也就是将一些认识方法已经明确,基本的 技术手段已经开始,需要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完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领域,在专门的科研机构下进行。基础的、认知的领域在大学,即便失败也可使得新一代的学 子从中吸取教训。纯应用的研究在企业进行。
告诫年轻的学子,不要到科学院去,到了那里,你追求真理的学术思想就没有了,你的学术生命也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