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上三无产品的自我鼓励

2010-12-29 12:01 · KONGX

周围概括的说有两种人,一种至少有一篇first author的CNS,其他则沦为三无产品。凡是三无产品者,说起话来明显底气不足,做起事来也缺几分自信,三无产品者都期望有一天能够扬眉吐气一把,却像行走在黑暗中摸不到前进的方向。难则比登天还难,易则犹如平步青云,何时才能把难变成易呢?

周围概括的说有两种人,一种至少有一篇first author的CNS,其他则沦为三无产品。凡是三无产品者,说起话来明显底气不足,做起事来也缺几分自信,三无产品者都期望有一天能够扬眉吐气一把,却像行走在黑暗中摸不到前进的方向。难则比登天还难,易则犹如平步青云,何时才能把难变成易呢?

周围30%的毕业生有一篇CNS,都来自几个热门研究领域,还有70%的毕业生也就差不多了,一般用6-7年时间,1-2篇PNAS或者Nature whatever杂志。30%的毕业生看到的是天边的一丝阳光,70%的毕业生犹如黑暗中看见火光的飞虫,忙忙碌碌,甚至走火入魔,或者随时准备转行。博士后成了一些人的救命稻草,如果4-5年内能搞篇CNS,祝贺你,否则只有chiao chiao了!

象牙塔的顶端永远是陡峭,勤奋是必须的,到了这个层次没见过不勤奋的;聪明是必要的,到了这个层次,聪明的程度被搅匀;剩下来的就是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灵感,比如执着,比如运气等等。细细数数周围几个仍在70%圈圈里的朋友,北大清华的应该不算笨吧,哈佛耶鲁的应该不算差吧,老板怎么的也算是个HHMI吧,就是缺那么一点点,还是缺那么一点点,依然跌到三无产品的境地。

前不久,陪夫人去看病,医生是个20年前的校友, UCSF的Ph.D,Post-doc的老板拿过诺奖。很遗憾,发了几篇PNAS和Neuron,差了一口气,只能回归本行做医生。不过他早就不遗憾了,他跟我说跟他一起做Post-doc的只有30%没有改行。

写了一半,写不下去,好歹第一作者的文章影响因子累加起来也有30几分,成功的背后是坚守,满怀信心的去挑战新发现吧,说不定几天前送出去的Mass能给我一个惊喜,说不定几天前做上去的seq能有些新的发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