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足口病研究的思考

2011-01-22 03:31 · KONGX

我仔细的读聂广主任的手足口病中医临床研究想法,我真的不懂什么是脏腑什么是证候,姑且让我称他们为中医的病理生理机制吧 ,似乎还有些诊断的成份,不知道我的思考对于中医研究是否Make sense,就算是我聊聊我过去开展临床医学研究的一些体会吧! 对于你后面的3个题目,你是

我仔细的读聂广主任的手足口病中医临床研究想法,我真的不懂什么是脏腑什么是证候,姑且让我称他们为中医的病理生理机制吧

,似乎还有些诊断的成份,不知道我的思考对于中医研究是否Make sense,就算是我聊聊我过去开展临床医学研究的一些体会吧!

对于你后面的3个题目,你是否意味着利用中医的假说,对手足口病做一些界定或者说是分型,用西方医学的说法,你是希望寻找一

个与疾病严重程度(轻、中、重)密切相关的中医判定指标,比如说轻症者相当于“不传”,但是由于这里对疾病的划定都是定性数

据,所以不能进行直接的关联分析(评价数据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如果你提出的是一个利用“不传”“顺传”等的诊断模型,来评

价该诊断模型对临床转归的判断,那是要考虑你这个模型的准确性,你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模型与金标准之间的关系,比如敏感性、

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等等。

对于前6个题目,我认为对于临床医生、卫生防控更加重要,所有的6个题目都归根到一个题目,就是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研究。这

里覆盖的内容很广,很大,对于临床特征的研究是要把研究所有的协同因素都考虑并收集起来,对于这样的回顾性研究,往往采用

的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你要研究多少病人就要同时研究与患者年龄、性别、环境相近的健康对照,这是对发病原因的研究。然后你

再研究患者组的组间差异,比如第3条,是所有研究都希望看到的,研究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因素,变量只有两个,协变量很多,采用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寻找致死原因的关键,其次就是生存曲线分析,你可以界定希望进一步研究的变量,然后研究组间是

否存在生存期的差异。

我觉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研究的关键是建立完整的患者数据库,这个非常非常繁琐,在你研究中,如果你希望增加一个协变量,

而你没有在研究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这将是一个噩梦!在国内读本科、研究生的时候虽然学过一些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知识,但是

当你真正的运用到实战中去,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有兴趣的可以学习一下华盛顿大学的网上免费医学研究设计资料:简单实用

https://www.uwtv.org/programs/displayseries.aspx?fID=803

https://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293&do=blog&id=406490

我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方案与诊疗规律研究(编号200907001)”项目中负责“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研究”的分

课题,鉴于目前收集到的部分病例资料,拟撰写如下题目:

1.大龄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拟选取200例大于12岁的患者,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以与儿童患者进行比较。

2. 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特征:拟选取轻症、重症、危重症(死亡与存活各500例)各1000例,比较其皮疹形态(丘疹、斑疹、疱疹

)、部位(手、足、口、咽峡、臀部、躯干)、疏密等与年龄、性别、病情、并发症等的关系。

3. 危重症手足口病存活于死亡病例的对比研究:拟收集存活与死亡患儿各600例,从发病、临床特征、治疗干预、实验室结果等进

行比较。

4. 不同肠道病毒感染危重症病例的临床比较:拟收集存活与死亡患儿各500例,从发病、临床特征、治疗干预、实验室结果等进行

比较。

5. 手足口病患者的体温特征:拟选取轻症、重症、危重症(死亡与存活各500例)各1000例,比较其发热的时间、温度、热型等与

年龄、性别、病情、并发症等的关系。

6.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拟选取轻症、重症、危重症(死亡与存活各500例)各1000例,统计分析其年龄、

性别、病情、并发症等特征。

7. 手足口病“皮肤-经脉-脏腑”传变假说的验证:构建手足口病的“皮肤-经脉-脏腑”传变假说(以《内经》思想为依据,提出“新感

入络”概念,扩充表证的诊断范围,归纳出手足口病“温邪外感,首犯太阴,顺传脾肺,逆传心肝”的病机演变特征),选取轻症、重

症、危重症(死亡与存活各500例)各1000例进行证候比较、病机分析和传变规律验证,以创建手足口病乃至整个出疹性病毒性疾病

的崭新辨证模型。

8. 手足口病表邪传里、逆传的标志界定和易传因素研究:在“皮肤-经脉-脏腑”传变假说基础上,选取轻症、重症、危重症(死亡与

存活各500例)各1000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手足口病“不传”、“顺传”、“逆传”与轻症、重症、危重症的关联与区别,以及“不传”、

“顺传”、“逆传”的标志和易传因素。

9. 手足口病分期辨证及其病因病机研究:针对外感病分型辨证的缺陷,构建手足口病“表证期、里证期、坏证期、恢复期”的分期辨

证模型,选取轻症、重症、危重症(死亡与存活各500例)各1000例进行分期证候归纳、病机分析(通过证素调查),确定手足口病

的分型(发病类型)、分期(病理过程)和分级(病情轻重),分析其发生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表证期、里证期、恢复期/坏证期

)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以及基本证候和兼夹证候,得出“理法方药”相应的“主方加减”论治策略。

以上题目只是构想,我的想法总是很多,最后落实却困难重重。当然,后3个题目是正题,前6个只是副产品而已,实现不了对一个

中医而言无关紧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