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诞生于常州城内青果巷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取名瞿双,入学后改为霜,后又改名秋白。他少年时聪慧好学,能书会画,1910年到常州府中学堂读书,阅读各种,新书与报刊,十分关心国事。1922年2月,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在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秋白生前长期担任党的各种重要领导工作,其中担任党的政治领导(包括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有时主持中央工作)就有八年之久(1923~1931年)。他毕生致力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研究并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兼备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素质,一生胸怀坦荡,忠于祖国和人民。
瞿秋白在1934年2月5日到达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即教育部长),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担任《红色中华》报的社长兼主编。他以带病之身,对苏区的文化建设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瞿秋白曾向中央要求随军同走,未获同意。中央主力红军撤走后,形势险恶,这时秋白的肺病更严重了。陈毅和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商量后,决定送他经香港去上海就医。
1935年2月11日,秋白和邓子恢、何叔衡等从瑞金九堡附近出发,昼伏夜行,于24日拂晓渡过汀江,到达长汀县水口镇小迳村附近。他们不幸被敌人包围,经过激战,护送队员伤亡大半,何叔衡负伤牺牲,邓子恢等少数同志冲出包围。瞿秋白与项英的妻子张亮及周月林被俘。
法掩盖。从此,下定牺牲决心的秋白,在狱中和敌人展开了一场特殊战斗。5月13日,秋白在长汀狱中写了一篇很长的“供词”,全面、热情地宣扬苏区在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批驳了敌人反共反苏宣传,击中了国民党的痛处。敌人无耻地劝他效法叛徒顾顺章。秋白愤然回答说:“人爱自己的历史,甚于鸟爱它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秋白慷慨陈词,视死如归,敌人的劝降阴谋彻底破产。
6月初,蒋介石发出密令:“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6月18日早晨,三十六师派一个连长到囚室正式向秋白出示了枪决命令。据记者当日报道:瞿秋自来到中山公园,“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用餐完毕,秋白在数行荷枪实弹的敌兵押送下,出了中山公园,缓步向西门外罗汉岭下的刑场走去。他手夹香烟,顾盼自如,沿途唱《红军歌》,又用纯熟的俄语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到达刑场后,瞿秋白盘膝坐在草地上,对刽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枪声响了,瞿秋白烈士的鲜血迸洒在草地上。当天下午,他的遗骸葬于罗汉岭盘龙岗。
瞿秋白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永昭史册,万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