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科研系统真的很重要

2011-06-20 12:40 · yzhang

此帖的主要目的是投石问路,借此了解一下眼下国内的科研大环境。对一个只懂科研,不懂关系的人来说,在国内生存下来的概率有多少?中国大手笔的科研投入非常诱人,但不确定经费申请是否公平?科研环境有否改善?本人是公平竞争的获益者,也曾是暗箱操作的牺牲品,有点儿怕。

此帖的主要目的是投石问路,借此了解一下眼下国内的科研大环境。对一个只懂科研,不懂关系的人来说,在国内生存下来的概率有多少?中国大手笔的科研投入非常诱人,但不确定经费申请是否公平?科研环境有否改善?本人是公平竞争的获益者,也曾是暗箱操作的牺牲品,有点儿怕。

本人是国内一所省立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北京某科研单位硕士学位,后在北京某大学获得‘土博士’学位。1998年毕业后来到美国中西部的一所州立大学做博士后。艰苦奋斗九年后幸运地找到一个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的位子,也拿到了tenure所需要的R01和其他一些课题。感觉如果国内不歧视土博士的话,回国后的起点应该会高些。

对我这一介草民来讲,公平的竞争环境将非常重要。在北京时,本人曾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暗箱操作:考上博士研究生后,因为我还算是勤奋刻苦的那种,当时的副院长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到香港科技大学去继续完成博士研究工作,算是两校合作培养。因为院里推荐,成功的可能性是100%。那还是1995年的时候,记得学生的月津贴有2.5万港币左右且当时香港科技大学已经初露锋芒,我的答案当然是财迷心窍的愿意啦,呵呵。准备好所有材料后,我就根据导师和副院长的指示停止了手头的工作并开始帮助师兄师弟们了。这一等就是一年哦,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儿。从副院长那里传来的消息竟然是教育部的人把我的材料弄丢了,所以去不成了,100%的成功率竟然成了0。现在想起来让人要笑掉大牙,可是当时我的感觉只有草民的无奈。因为当时整个学校也就两个名额,很快我就搞清楚自己被他人置换了。够暗的吧?不公平!

不是我愿意夸美帝有多好,是我在美国的十几年科研经历让我重新找回了公平的感觉。美国的学术界相当公正,基本上能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politics管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我感觉搞科研不需要很聪明,需要的是你的vision,需要的是在困难面前不放弃,需要的是刻苦勤奋,需要的是忍住孤独寂寞。过程艰辛了些,但也充满了发现者的快乐。我的两任老板都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中国人,所在的学校在US News上的排名总是100以后,很多人不相信我这没多少根基的土博士能在排名50之内的大学医学院中找到tenure-track的位子并在两三年内拿到只有10%payline的R01。而且象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同事中还很常见。例如那一年我们系招了两个tenure-track。另外一个也是中国人,他的经历和我如出一辙。这些东西的背后体现着一个系统的公平性。不知道现在国内的科研系统能不能给我们这种人提供类似的公平机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