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现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原来如此之多,渐渐地感觉这中间可能有些共性的东西需要总结。但愿对希望或正在找tenure-track位子的‘土’博士们有点儿帮助。此贴要点是自信是能否成为1/200的关键(一个tenure-track的位子有200人申请是常态)。
1. 土博士真土吗?答案:否。最近几年有机会在一些美国博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中做主席委员什么的,对美国的博士研究生的水平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和自己在国内时做博士研究的经历比较,感觉起码十几年前国内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并不差,毕业标准也并不低。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些土博士应该更加自信我们并不比别人低一头。个人水平的差异不能代表群体差异。只要我们想做成某件事,只要足够努力,我们肯定能做到!
2. 我们真的是‘奴隶’吗?答案:非也。很多到美国的土博士后们感觉自己是老板的奴隶。卖命工作也换不回来多少报酬,感觉老板天天无所事事,天天盯着自己是不是在干活。出了成果是老板的。老板拿着自己的成果申请经费,申请专利,发表文章,到处演讲。我们自己好象除了能做个第一作者,或者老板发善心让自己在一些小研讨会上来个口头报告之外就啥也没有了。其实我们应该想想只有我们土博士才这样的待遇吗?这难道不是博士后们的共同遭遇吗?我们应该从更积极的一面考虑:发表文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这样的积累,谁会解放我们给我们独立的机会?
3. 他们真的承认我们的‘土’博士学位?答案:真的。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学位的歧视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有极大改善。美国人会觉得让中国如此迅速强大起来的中国人肯定差不了。所以我天天祈祷中国早日成为No. 1。呵呵。如果你的productivity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其实没人在乎你是哪里毕业的。
‘土’博士们找到tenure-track位子的近年迅速增加,身边惺惺相惜的土博士同事越来越多。打败Harvard, Caltech, Stanford, Duke等牛校来的竞争者笑到最后真的没那么难,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