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4)——风雨嘎隆拉

2010-12-15 23:52 · maocaowu

风雨嘎隆拉

四年前的梦
 
2006年8月,我们从派乡爬上4000多米的多雄拉山,又从多雄拉下到600米的地东村,最后疲惫不堪地赶到了墨脱县城,边采边停,步行采集已经14。到了县城,休整一天,又采集。三天后,终于坐上了墨脱到波密的班车。120多公里的路,我们的车走了一天,天黑时,来到嘎隆拉。天下着雨,浑身冰冷。


1  墨脱出发时,需要到公安局去登记


图2 墨脱有公路,只是不常年通车


图3 拉萨退役下来的车,动力虽好,无奈路太差


图4 此地就是24K (嘎瓦龙,可能是这里的名字,嘎隆拉的山脚下)

路上看到嘎隆拉的秀美风景,我和队长商量留下继续采集。奔波这么多天,大家都盼望早点到达波密县城,洗个热水澡,睡一个好觉。在24K处,有客栈,但谁留下陪我呢?我点将吧,小白,他是党员。队长也是,但要带其他队员下山,不便留下。

夜,漆黑,雨点打在客栈房顶的塑料布上,啪啪作响。那是透明的塑料布,若是晴天,躺在床上应该能够看到星星的。我和小白各盖两床厚被子,才能感到一点温暖。
 
次日,我俩早早起床,波密的班车没有过来一辆,客栈老板说平时车应该上来了,可能下面公路塌方了。我和小白决定沿公路走,班车赶来时再坐到山顶,但2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直到山顶也没见到一辆车。山路弯弯,很是好看。


图5 山路开始很直、很长(远处是我们住的客栈)


图6 开始蜿蜒上山了


图7 更美的弯道


图8 山路旁边的冰川和溪流


图9 远处的冰川,向上是翻越嘠隆拉山的近道,可惜常有雪崩,不少人丧命于此

登上垭口,雨不停地下,淋湿了背包;风呼呼地刮,穿着冲锋衣,感到阵阵刺骨。小白看到垭口南边的小湖,叫我去照相,但刚到他跟前,一阵大雾过来,什么也看不到了。


图10 公路垭口,大雾弥漫

开始采集吧,边采边往营地走。似乎上天在恩赐我们:几乎每块石头下面都有虫子,不少是我没有见过的。嘎隆拉和远处的多雄拉遥遥相对,距离并不很远,但物种似乎差别很明显。


图11 采集地表甲虫的好地方,几乎每块石头下面都有虫子

一整天在嘎隆拉采集、逗留。我举着伞,拍着照片,有时,不得不用衣服保护着相机镜头。美丽的花朵,成片的雪莲,铺满了公路两边。
 

图12 陡峭的山路边,是大片的野花


图13 很漂亮的花瓣


图1414 甲虫也喜欢,雨中啃食花瓣(高山上的很多甲虫,翅极度退化)


图15 雨中的羞涩


图16 大片的雪莲,风雨中傲立


图17 竞相开放


图18 很耐看


图19 辛勤的熊蜂,风雨无阻

感 谢同事小白一路陪伴,使我在嘎隆拉感觉不到孤单。手机没有信号,只配装在背包里,回到客栈才想起,那是一个不防水的包,打开手机,取下电池,都快淌水了, 在火炉旁烤了一晚上。次日快到波密时,我尝试开机,屏幕闪了几下,黑屏。回到拉萨,我买一新的,旧手机回到北京才修好。

图20 苦了小白,雨中陪伴着我
转眼四年过去了,晚间看新闻,嘎隆拉的隧道通了。四年前,提心吊胆地坐在车上,爬着嘎隆拉险峻山路,感到阵阵的恐惧。
但那树、那森林,却是我心中最美的记忆。


图21 嘎隆拉山里面的原始林


图22 很密,很耐看


图23 处处都是这样


图24 仅仅是路边的树,照也照不完


图25 但我发现了这个,是伐树的么?


图26 还有钢丝绳,伐树常用的工具。我还看到对面山上架过来的钢丝绳(只希望是为了修路才不得不砍树)


图27 伐树工人是通往吊桥到对面的么?


图28 早先修路砍伐的大树?还没有运出去。但愿它永远烂这里吧


图29 虽有客栈,但山后的森林仍是茂密的。公路常年开通后,希望也如此

钻探勘察的人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在24K客栈,我们住一起,聊天,烤火,吃饭。他们说,在这里,太孤单了,太想家了,半年都不能回去一次。但我希望他们坚守着。我的梦想是:早日把隧道打通,不要让再多的人命丧悬崖、葬身雪崩!

如今,隧道终于打通,但,欢呼雷动的庆祝队伍里,不知是否有他们的身影……


图30 风雨交加的夜晚,勘探人员只能打牌了却寂寞

仅以此博文献给那些为墨脱公路贡献青春、甚至生命的建设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