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脑子有问题?

2011-04-15 11:13 · shiganghe

《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第四期序 ------------------------------------------------------------- 有朋友在我博客中“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后留言:“老何,你脑子有问题,中文刊,办成国际影响?”这确实是很多人会有

《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第四期序

-------------------------------------------------------------

有朋友在我博客中“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后留言:“老何,你脑子有问题,中文刊,办成国际影响?”这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但如果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的语言是随着科学强国的变化而变化的。十八世纪,当德国的科学十分强大时,主要的科技期刊都是德语的。如果你问问现代神经科学之父Ramón y Cajal,他会告诉你德文和意大利文是主要的科学语言。这也就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情(充其量也就是百来年之前)。随着英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的科学语言似乎不容质疑地成为了英语。但五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在九十年代初出国时,象刘姥姥进大观园,有谁看到过国外的哪个风景名胜区有中文解说材料呢?有谁想到过有朝一日在伦敦最大的购物商场哈罗兹可以使用银联卡呢?说实话,那时根本就还没有银联卡。

其实,风景名胜区有日文还是中文,并不是那些管理者考虑到什么文化,或者什么人的民族感情,而是决定于旅游者的来源和人数。哈罗兹收银联卡也绝不是要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要招揽中国人去消费。2000年才创办的银联,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已经开始威胁VISA卡的老大地位。实力,只有实力才能造就这一切。同样,科学的语言也取决于科学的实力。当德国是科学强国时,科学语言是徳语,当英美成了科学强国后,科学语言就成了英语。有朝一日,“当我们讨论任何哲学、科学、文学和工业问题时,每一句都会掺杂一些中文表述时”(译转自Cajal语),那么中文还不能成为科学语言吗?我们今天坚持以中文出版,正是因为我们坚信,中国的科学研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如果我们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使中国的科学研究称霸全球,当其他国家的科技期刊纷纷改为中文出版时,《生物物理学报》就不需要再折腾了。《生物物理学报》在科技期刊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地确立了。

我不是在说笑话。不久前,收到我的老朋友Science杂志的高级编辑Peter Stern博士的邮件,转来一个Science和Eppendorf奖的申请宣传页,打开一看,居然是中文的!(如果大家不相信,欢迎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网站浏览:www.cns.org.cn)

至此,我想问问那位给我留言的朋友,是我的脑子有问题,还是你的脑子太保守、太不求进取了呢?我真诚地希望,你在看到我这篇文章后,能够加入我们的行列,和我们一起为创造奇迹、实现梦想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