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询问过很多科学家同样一个问题“你做科研的动力是什么?”大部分人都回答说最大的动力是“兴趣”。可是,然而,不过,当你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时候,还会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吗?年轻一些的学者会说,科研也是一份工作,混口饭吃而已。那么科研的兴趣就是“混口饭吃”?
目前,靠搞科研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大部分青年的首要目标。饶毅大牛指出“要做有品位的科研”,看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中国国内的科研环境比较差,科研 制度呆板,论文数量优先,SCI点数至上,还有科技奖励……只有拥有了以上这些,才能拿到本应该拿到的绩效和津贴,用以养家糊口。但是,制度改得再快也赶 不上领导的换届,论文数量再多也赶不上美国的印钞机速度,SCI点数再高也赶不上房价的攀升,奖励再大也赶不上行政的干预和人际的实用。
超过一半儿以上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并非他们不想继续将科研进行到底,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他们没有让论文飞一会儿,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他们也要生存!
看来想要做有品位的科研,在中国是很难!
如果不去计较论文数量和SCI点数,还有人搞科研吗?怎样量化科研成果?看来,只有国家还富于民,将科研人员的待遇提高到中上等收入水平,努力扩大科研队伍,让科研人员将科研当做茶余饭后的兴趣,正如饭后遛狗一样变成一种休闲运动,才能使中国的科技发展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