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客机日前迫降纽约哈德逊河,再度引起世人对鸟击问题的重视。为维护飞行安全,意大利民航局去年曾接受厂商在罗马莱昂纳多·达芬奇国际机场(Leonardo Da Vinci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称“罗马菲乌米奇诺国际机场”)试用“苍鹰”机器人赶乌鸦等禽鸟,效果颇佳。
罗马机场高科技驱鸟 苍鹰机器人出击 | niaolei.org.cn 鸟类网图片
满载着150名乘客的美国客机疑因遭遇飞鸟撞击被迫降落纽约河面。图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客机。
禽鸟捕食者公司(Bird Raptor International)在网站上公布的试验结果显示,这种苍鹰造型的遥控飞行赶鸟机器人,能精确地发出这种猛禽出现的情况,包括飞行的动作与声响等。
试验于去年6月19日至7月19日在罗马机场进行一个月,苍鹰机器人在上午7时或下午7时30分左右升空赶鸟,总共试飞42次,每次26分钟。
结果显示,在“苍鹰”机器人升空8秒钟之后,方圆1公里内的各种鸟类都惊慌地飞离,有时甚至在更远处的鸟也会被吓跑。禽鸟净空时间持续长达90分钟,比目前所用的任何赶鸟方式都长。
意大利经常发生鸟击事件,各主要机场平均每年多达10次以上。最近较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去年11月10日,当时一架载有166名旅客的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 Limited)班机,准备在罗马近郊的西安比诺机场(Ciampino)降落时,在150英尺的高度遭到鸟击,造成降落时机身倾斜,致使2名机员及5名乘客受伤。
意大利民航局从1960年代就开始使用训练猛禽在机场赶鸟的方法,但效果不彰,成本又高。
鉴于近年来环保工作逐渐显现成效,野生鸟类的数量日增,机场附近发生鸟击事件随之增加,民航局特于去年6月重新组建“意大利鸟击委员会”,以求统一事权,加强防止鸟击,维护飞行安全的工作绩效。
鸟击委员会的成员包括6名民航局官员及1名鸟类学家,主要工作在评估与飞行安全有关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研究结果,以决定是否需要对野生动物实行特别的防护计划,并评估防护计划的可行性。
鸟击委员会另一项任务是收集全国各地的鸟击事件资料,并送给国际民航组织参考。
意大利国会于2005年通过一项法案,将所有防止鸟击的工作、计划与对有关的人类活动的管制权力,如垃圾场的设置与使用等可能吸引鸟类聚集的作为,全部交给民航局负责。
自然界一物克一物,最管用的驱鸟方法还是请来鸟儿的“天敌”。
转自鸟类网https://niaolei.org.cn/posts/3603
博主:
这个也有意思,猛禽驱鸟在美国的军用机场用的也比较多,因为军用机场飞机起降频次很小,肯尼迪机场也用过,然则,也是很恐怖的事情,恐怖就在于本来小鸟是在安静的觅食或者循一定的路线飞行,突然飞起一猛禽,小鸟就慌了,慌则不择路,那就恐怖了,撞上飞机也就很有可能。这罗马机场选择早上或者下午7点,个人推测,这两个时段飞机起降频次比较低或者没有飞机起降,所以可以做做实验,但是在一些高密度起降的机场,几分钟就有飞机起降,用猛禽来驱鸟简直就是个噩梦。所以,我说“最管用的驱鸟方法是请来鸟儿的天敌”,然则很难说请来鸟儿的天敌是“保障机场飞行安全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