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010-02-06 20:47 · xsplendor

这些思想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由释迦牟尼深刻思考过了,他也正确地得出了结论:人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止境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才能获得快乐。他似乎还正确地预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苦痛将会越来越多,即所谓正法、像法、末法阶段,在末法时代,信仰佛教的人数渐渐稀少,修行的人更少,修行而证圣道

1. 历史的视野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这是卢梭在他1754年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话,在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人类在蒙昧状态时所享有的各种自由和快乐,而当他们学会农业生产、建造房屋等的时候,人们开始相互依赖,分化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私有制产生了,奴役也就随之开始了。为什么人类不能平等地共同享受分工带来的好处呢? 因为平等和享受之间本身就存在这矛盾,一旦人知道了某样东西的好处,他总是想要更多。

  这些思想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由释迦牟尼深刻思考过了,他也正确地得出了结论:人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止境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才能获得快乐。他似乎还正确地预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苦痛将会越来越多,即所谓正法、像法、末法阶段,在末法时代,信仰佛教的人数渐渐稀少,修行的人更少,修行而证圣道的人则已没有了,到最后佛法也就被世间的邪说和物欲所淹没,纵然尚有佛经存在,也没有人去信受奉行。如今,连千年的古寺也被商业化了,世界虽大,却已难容得尺寸的清静之地,可见已经到了末法阶段。

  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子,因为它决定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所可能结成的关系。文明的初期人类散布于各地,少有联系,各自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只有当交通和通信手段变得发达之后,分工和市场扩大了,人类也越来越连结在一起,到了全球化的今天则谁也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因为原有的生存环境已经不存在了。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发掘了之前人所不知道的领域,大大扩张了人的欲望。如果说人们一开始只是满足于吃饱穿暖,此时则开始思淫欲。这样,就发生了某些人为了满足其并非必要的欲望而阻碍其他人满足其基本欲望的事情,因为这些更舒适的需求必然要跟基本需求产生竞争,比如说,当一些人把粮食拿来酿酒的时候,其他人所能占有的粮食就减少了。从而,不平等和剥削压迫就产生了,争夺和杀戮也就开始了。

  由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文明社会在总体上具有比善良而强悍的野蛮人更强大的武力,而他们所产生的各种欲望也起到对纯朴人民的腐蚀作用,另外,文明社会具有扩张的本性以不断满足新产生的欲望。所有这些使得文明社会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同化一切其他形式,任何人都不得幸免。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事件起了重要作用,即国家的产生和货币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和私有制是结合在一起的,为了使剥削和压迫得到更好的保证,剥削者们将其制度化,当然国家还兼有管理和抵抗外敌的作用。货币则是为了交易的方便而演化出来的。这两者的产生都大大促进了人的社会化,促进了分工,促进了文明,同时也促进了奴役。货币后来更是成为资本,导致资本主义的诞生,而资本主义则把这两者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到了当代,信用货币的使用衍生出很多金融手段,使得剥削更为隐秘和更为容易,而国家的武力则可以随时教训不听话的人。

2.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写到:“一国所获的财富,如已达到它的土壤、气候和相对于他国而言的位置所允许获得的限度,因而没有再进步的可能,但尚未退步,那末,在这种状态下,它的劳动工资及资本利润也许都非常的低。一国人口的繁殖,……,也不可能再有增加。一国的资本,……,就达到各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允许使用的程度。这样,各地方的竞争就大到无可再大,而普通利润便小到无可再小。” 他当时就已经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增长将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然而这种极限却似乎一直没有发生,这是由于的科学技术的突出贡献,这是斯密那个年代不能想到的,然而科技的发展仍不足以推翻斯密这一论断。

  历史上,当一国达到自身的极限的时候,它便到处殖民,而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当整个世界都被占满之后,就完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造成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更多。它术开发出了大量新需求,刺激人们的新欲望,以保持资本主义的机器不会停下来。而这些新创造的需求,大都是与已有的一些基本需求相抵触的,甚至根本就是以对前者的剥夺为前提的。

  人类正在耗尽各种自然界赋予的资源;人类在自己身上试验了各种各样的药物,越来越变得脆弱不堪;人制造各种有毒有害物,并把它们散布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人们打开了转基因技术的魔盒,这可能将导致人更大的分化。所有这些,其影响是难以估计的,但且让我当做是减小了人类生存的潜在空间(图1),即科学技术起到了杀鸡取卵的刀子的作用,可是我们还有多少鸡可杀呢?控制气候或移居火星这些只是科学幻想,而即使做到,从长远的讲我们仍将有一天面对极限,科学技术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可是仍在坚持地把人类引向可怕的未知境地。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存在共通之处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为了满足自身不断膨胀的欲望,人既向自然索取,同时又向他的同类索取,而这两者常常是难以分辨的。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营养丰富而无污染的食物,本是大自然赋予每一个人的,现在则大部分人被剥夺了这种最基本的权利。富裕阶层把这种剥夺强加给贫困阶层,在世界范围内则是发达国家则把这种剥夺强加给不发达国家,从历史的角度则是当代人把这种剥夺强加给子孙后代。科技革命实际上是增强了他向自然索取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有助于其向同类索取。

  人类文明的实质就是不断的扩张和同化,处处制造不平等。进入21世纪之后,危机越加迫近了,这种造成了无数的痛苦和悲剧的模式,似乎已到了其尽头,那么未来会怎样?在我看来,无非有三种可能,其一:任目前的趋势发展而大家都不作为,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解救人们于危机之中;其二:大家都自行约束,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避免危机的发生;其三: 一部分人转嫁危机到另一部分人的头上,手段有多种,如限制别人对资源的获取和消耗,或者是战争,直接大量地消灭人口。第一种选择,如前所述,只可能延缓危机的到来,然而很多人都仍对此十分迷信;第二种选择是所有善良的人所主张的,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善良,所以只是一厢情愿;所以,第三种选择的事实可能性是最大的,我想,这也应该是很多人心底里的想法,虽然不敢公开说出来。在不久前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一直都想让发展中国家承受防止气候变化的代价,当目的没有达到的时候,它们背地里又会做些什么打算呢?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目前的可持续发展危机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带来的一些长远的忧虑,而发展中国家则已经直接承受了各种环境破坏带来的痛苦。在历史上,每当发生饥荒的时候首先饿死的都是穷人,同样的,现在首先承受环境破坏后果的也首先是穷人,或者穷国。所以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在这些解释没有得到统一之前,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实现。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类能够从目前的不可持续发展中得到挽救事实上取决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能否发展出一种智慧:在整体上给自己加以限制,不过度索取和享受。或许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这个道理,这并不等于人类作为整体拥有了这个智慧,虽然这是必要的一步。并非人没有怜悯之心,但那只是在不损害自身既得利益的前提之下,人或许会不愿意眼看一只猫受到虐待,但是对于遥远地方几万人的死亡也不会有所动衷,而在更高的组织层次上,怜悯几乎从未有。

3. 中国的命运

  如前所述,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尺度,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困境,那么中国又处于什么地位呢? 在上世纪中叶,经过无数的鲜血和牺牲,终于换来了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个崭新的国家决心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然而又何容易。革命虽然胜利了,斗争却并未停止。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又处于敌对的世界环境下,走社会主义道理意味着很多人的欲望要受到压制,以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重。而当时的西方,由于战争的洗礼和科技革命,正处于其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后果,毛泽东有深刻的认识。1965 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下山的时候,毛泽东大声地问:“你是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当毛泽东认为党内走资派越来越成气候的时候,他冒险发动了文革,但是最终文革失败了,他的目的落空了,这也意味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失败了,从此中国就不可避免地右转了。

  邓小平否定了文革,他看到了中国和外国的差距,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文革其间造成的。他希望中国能够很快发展起来,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他提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后富以便达到最终富裕,但是显然对于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革没有深刻的认识。改革刚开始时的人人平等状态以及建国前三十年人们节衣缩食的积累是发展经济的大大有利条件,只要一放纵人的欲望,经济很快就搞上去了,而伴随的则是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的破坏、国家整体发展潜力的减弱。邓小平也很担心会发生两极分化,并多次说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果发生两极分化,就是改革失败。

  然而,一切已经是不可避免,到今天,中国的贫富分化程度已大大超出了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全可以据此判断改革已经失败了。一方面是国内的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则是中国重又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外国资本的剥削,这种剥削,不仅直接导致中国的贫穷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发达国家得以将其环境危机转嫁到中国。所以现在已经到了不论向大自然或向人索取都到了极限的时候了,而同时还有帝国主义的手向我们伸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有多少余地呢?官僚资本对于新技术的渴望使得它们急切推动像转基因这样可能带来无穷后患的技术强加给全国人民;同样的由于缺乏新技术,官僚资本把目光转向各种必备品,高房价就是其结果之一。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贫富分化将会加大、环境危机将会加深,分裂势力将会更活跃,而人民大众则将更困苦。

  2012,我们能登上方舟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