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性

2011-05-31 14:04 · DaCaiNiao

09年听一个教授做报告,突然就讲到人的劣根性。本来是个昏昏欲睡的会场,当时我正在犯晕,听到这个不由就打起精神来听听。劣根性?我心里发笑,这哥们鲁迅的说读多了,要不就是《丑陋的中国人》看了n遍。不是这么回事。他讲的是如何利用劣根性。比如人都好赌,其实科研也一样是一种赌博,不喜欢赌的

09年听一个教授做报告,突然就讲到人的劣根性。本来是个昏昏欲睡的会场,当时我正在犯晕,听到这个不由就打起精神来听听。劣根性?我心里发笑,这哥们鲁迅的说读多了,要不就是《丑陋的中国人》看了n遍。不是这么回事。他讲的是如何利用劣根性。比如人都好赌,其实科研也一样是一种赌博,不喜欢赌的就别做科研了。这个有意思。

 

想想自己,确实是喜欢赌,而且是特别的喜欢。前天哥几个一起吃饭,聊到最近的研究,说最近这篇做了6年的文章投哪,我说又被拒了,哪也投不了。任间笑,说你小子就会忽悠,老叶都快崩溃了。我说,老子是先把自己忽悠到崩溃,再去忽悠人家到崩溃好不好?要赌你就赌,不赌一边呆着去。跟前篇说到的谨慎的老兄谈课题,说要加这个实验,加那个实验。他问,加了之后能不能确保上什么杂志?我说当然不能,哥从来不做这种担保,这是赌啊,那有一定能赢得道理?

除了科研,从来不赌。扑克从来不打,麻将玩过两次,彩票买过三次,并且买完就不关心了。对我来说,除了科研,也没什么值得好赌的。从题目设计开始,其实就是一场赌局的开始。首先得判断大概是什么档次的想法,然后要想清楚怎么做,然后再做。结果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文章不一定写的好,但也不一定写的不好。至于审稿之类的,那就是纯粹的赌了。碰到好的审稿人,对我而言,几率一般只有10%,多数是很强硬的批评,并且是不假思索,并且不加理解的批评。然后就是想办法回复,要客气,还得绵里藏针,合适的改,不合适的坚决不改,并且委婉的讲清楚不改。赌赢了,高兴一周到凉州,赌不赢,那就继续投,或者修改。周而复始。大的东西很少赌赢,小的东西,赢了也没什么乐趣。

说到人生,其实也是一场赌局。最后的结束,是你生命的终点。人活着,就得不停地赌,不管你愿不愿意。以前一个朋友,老板那时还没有评院士。当时觉得老板没什么前途,就离开实验室了,结果他一走,老板就上了院士,两年之后做了校长。我说你小子这么好的老板不跟,何苦逛来逛去?叹气,说当时没看出来啊。得,押注押错了不是。

去了华工之后,很多朋友说你的选择是对的。我说那是,09年初我就做了几个预测,都是对我个人发展不利的。其实说实在的,人的年龄增大,就会越来越保守,比如我当时的心理,就觉得现在做的也还好,要是换个地方发展不好,就什么都没有了。想赢怕输,这是职业赌徒最大的忌讳。是的,那一年我先去的广州,很好的一个机会,待遇发展各方面都不错,可是,我害怕了,不敢赌。于是机会就没有了。那时很懊丧,掉头发很厉害。我不是因为没有把握机会觉得羞愧,而是觉得这么年轻就已经不敢赌,是个非常丢人的事情。当然很快我就弥补了这个遗憾,并且来了华工。后来,我09年所有做的预测,只有一个没有成为现实,其他都对了。所以,在该赌的时候赌,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有个基金是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很多人都奇怪,你怎么会拿这个钱呢?我说,哦,我刚毕业那年就预测表冠遗传会火,所以提前就做了准备,比如做做预实验,还带了一门本科生的选修课,专门讲表观遗传学。两年之后,项目指南果然出了。不稀奇,职业赌徒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要预判哪些东西未来值得赌。

前端时间请了个校友来访问,河边分校的大教授,领域里的牛人。讲到合作的事情,问可以做什么,我说测序之后做验证。他笑,说你这个东西别人也在做。我说,第一,你预测的准确性不高,这就有风险;第二,预测结果不一定能被验证,又有风险;第三,验证出来的结果,不一定有功能,还是风险;第四,这么高的风险,别人不一定能顺利做出来。问,这么大的风险你能做出来。我说,反正是赌,赌就有机会,不赌就没有机会,而且大家的风险是一样的,不见得他就比我运气好。

有没有赌性,很重要。相信自己,哪怕最后是失败的结局。只要心态好,抱着愿赌服输的心理,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