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诸多不顺心的事情,也就没怎么关注俺那本《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今天想起来上网一看,发现一条旧闻:《中华读书报》评选出了2009年度的十佳图书,《为》赫然名列其中。另外九本书我听说过的不多,讲苏联兴衰史的《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以及《朱镕基答记者问》。还有一本我一直很关注,也很想读到的书《1944:松山战役笔记》——新时代立场相对公允的描写抗日战争的佳作。
说实话,我心里那个乐啊,嘿嘿,很久没这么开心过了。当然,这不是什么多么权威的奖项,但至少也是专业平面媒体给出的专业评价。想想我这一辈子在出书这件事上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不过如此了吧。呵呵,还是抓紧时间窃喜吧。
用“窃喜”这个词,其实是有道理的。坦率地说,我只能算是幸运,赶上了这个机会,成为了一本好书的译者。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的确是进化论方面非常难得的科普佳作。既囊括了近年(包括09年)关于进化论的最新科研成果,又涵盖了进化论理论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适者生存”,也包括极少有人知晓的“基因漂移”与“物种形成”,甚至还涉及了相关的伦理学问题。在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本书可谓是滴水不漏。
然而,《为》在科学严谨的同时,却并没有丧失可读性与趣味性。通观全书,没有一段一句照搬晦涩的学术文章。读罢掩卷,脑海中还能时时浮现书中描写的很多场景,宛若小说电影一般。
这本书还没翻译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已经对原作者杰里·科因佩服得不成了。我很认真地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要我来写一本有关于结构生物学的书,我能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把书写得这么好吗?答案是,压根不能。所以说,中译本的好,有两成算是我的功劳,一成是编辑、校对、和审阅人的功劳,剩下七成都是原作者的功劳!
所以说,我只能“窃喜”我的幸运。
今天还顺便看了一些网友的评价。不少人表示,这是他们看过的写进化论写得最好的一本书。甚至有人说买来之后打开就合不上了,通宵熬夜看完。我真是感动啊!不仅仅是感动于这本书的文字还能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更是感动于这样的读者对科学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要培养的。我同意。但我总觉得,那是一个人小时候的事情。等到有了成熟的心智,对科学感兴趣与否,已经很难再改变了。然而无论你了解进化论与否,支持进化论与否,只要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为》对你而言,都会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说真的,这样一本有关于科学的有趣的图书,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读到它,所以真心地期望《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有机会冲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