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退化趋势预测及对策研究>期中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一九八四年八月
应提供资料单位要求,此件保密到一九八六年.凡本文所涉及数据,仅供参考.请勿公开引用.引用时应以提供资料单位所发表为准.
I. 前言
根据(83)城环字373号文件精神,农牧渔业部环境办公室,畜牧局科技处于84年3月份召集上海畜牧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有关人员下达了牧业环境预测的任务.经过4月份北京上园饭店会议,郑州中州宾馆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课题定名为"草原退化趋势及对策研究";从属于<2000年中国环境>生态专题;由科学院环境委员会,农牧渔业部(环境办公室,畜牧局)共同负责,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主持.
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5月16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课题论证会,邀请了所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就课题意义,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充实完善了原设计方案.按论证过的设计方案,我们6月份到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进行了调查.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搜集了畜牧,气象,草原,水文等方面的大量数据,资料.目前正在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以便输入到内蒙古大学的电子计算机做最后处理.
II. 期中报告
根据对现有资料的初步分析,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基本生产条件,或说生态环境正在发生严重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化;草场有明显的退化趋势;尤其水源,居民点附近的退化现象更是十分严重.
以新疆八一农学院许鹏老师提供的紫泥泉种羊场(1966-1977)定位研究的数据看,该场各类型草场的平均产量在按 Y = 141-5.2X 的方程式递减.若今后仍按此种势头递减,则不等到2000年,肥美的草场将成为裸地. 新疆乌鲁木齐县,据65年草场调查,平均亩产为170.3斤,根据82年调查亩产为105.2斤.17年下降65.1斤.平均每年下降3.8斤.列出回归方程是 Y = B-3.8X. 虽然近一二年雨水好,以至危机似乎有所缓和,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再以青海为例:根据全国重点牧区草场资源调查()的资料,青海几乎每个县都有草场退化的报告.其中海晏县1980年的报告指出:1980年(平年)与1973年(歉年)调查资料比较,可食亩产青草由73年的146斤下降到1980年的114斤,下降22%.回归方程为 Y = B-4.6X 按照当地的划分标准,退化草场已占到全部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2.4%.草原载畜量下降28%.因草场退化而损失的可食草量折合绵羊后,约占存栏数的十分之一.
草原植被的退化不仅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稳步发展,而且引起了水土流失,气象条件恶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影响面之广,还不仅限于约占全国二分之一面积的草原.必须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
例如:若以每年八级以上大风日数作为指标,根据内蒙古镶黄旗59-80年的气象资料,每年大风日数由60年代的30天增加到80年代的80天.总的增长趋势是 Y = 20.8+2.5X,预计到1990年大风日数将达到95天,到2000年将达到120天.即全年约有1/3的天数要处于八级以上大风的威胁之下.
北京的大风日数也有增加的趋势,增加的速度是每年1.1天,十年增加11天.方程是
Y = -38+1.1X. 就是说四十年代以前似乎是没有大风的;而自五十年代开始有大风,预计到1990年大风日数将达55天,2000年大风日数将达到66天,平均差不多每周一天.
在六月分西北四省区的调查中,我们和当地的科技人员,有关专家学者,及领导进行了接触,就课题的设置与实施交换了意见,对退化草原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商讨,加深了对课题的认识.有关部门对课题表示了很大的热情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工作上的便利;包括允许我们查阅,摘录大量尚未公开发表的第一手资料.青海,新疆,甘肃对把课题继续搞下去,进一步深入开展草原的动态的,定量的定位研究表示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希望尽快地在畜牧局立上题,由业务主管部门正式下达此项任务.
III. 后期工作安排:
八月下旬,在锡盟达里诺尔地区2号机井附近退化草场上布置一个空间系列,以补充现有资料空间系列的不足.此项工作由草原研究所的石永怀同志负责.
同时,八月下旬即开始数据输入工作,编制调试程序.预期十一月份计算出结果.此项工作由内蒙古大学讲师郝敦元负责.
九,十月份,内蒙古畜质,草原,气象调查重点蒙东地区.由草原研究所硕士生 昭那顺负责.争取在85年元月份在呼市召开<草原退化科学讨论会>.参加课题各省区84年11月底前交出草场退化单行报告.联系人:新疆 程向皎,甘肃 车文信,内蒙古 于中流...
原设计方案中的云,贵,川,藏调查,因为经费尚未落实,暂不确定.
84年底交初步报告,85年三月分成果鉴定.
IV. 对策部分:
我们准备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牧业产值翻两番的原则,重点放在探讨牧业生产经营方针,从维护生态平衡着眼,分析牧业生产内部矛盾入手;而对来自外部的因素,如盲目流入人口,滥垦滥收(购)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等不过多纠缠的精神,提出以下初步设想:
1. 扩大放牧半径.
a.努力稳步提高大畜比例.
b.研究把现在的定居点=饮水点,改为定居点与饮水点分开一定距离; 或改现在的放射状的放牧方式(每天从定居点出发,晚间回定居点)为环绕定居点,沿简易休憩地轮牧,夜间不回定居点的放牧方式.此项放牧方式的改革,要考虑引入牧羊犬,及解决运水工具问题,增加临时流动饮水点.
2. 以草定畜.合理控制牲畜密度.提高商品率,发展季节畜牧业.
坚决处理淘汰超载的牲畜,以减轻草场压力,节约人力,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牧民生活.这是维持畜草平衡,使牧业生产及生产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变的关键措施.
我们现在是商品生产.提高商品率不仅是生产措施,更根本的是生产目的.
由纯增定义式
纯增 = 总增 - 死亡 - 自食 - 出售. 移项可得
商品率(出售) = 总增 - 死亡率 - 自食率 - 纯增率.
式中,纯增率可正可负,而其他各项一般都大于零.为使商品率最大,在自食不变的情况下,就要使:
a.死亡率最小.
这除掉加强疫病防治外,还要求及时处理乏弱畜,使之转化为商品率.
b.总增最大.
总增率=母畜率*配种率*受胎率*保胎率*成活率.
所以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指标(配种,保胎,保羔...)的同时,要调整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
c.减掉纯增.积三十年经验,丰年的纯增率往往最后转化为歉年的死亡率.所以根据年景,尽量使纯增小,以至必要时取负值是可行的,经济的,科学的.
3. 建立草原监测网
为了实行以草定畜,正确确定当年的商品率,纯增率,年底存栏数,掌握牧业生产的主动权,同时开展草原的动态研究,把我国的草原科研推向新的高度,建议逐步建立全国的草原监测网.每年8,9月份测产,10,11月份处理超载牲畜.我们认为这是关键.关于建立草原监测网的初步设想见附件.
4. 提高畜质.改良畜种,提高大畜比例.
为了在有限的牲畜基础上,无限的发展生产,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要提高牲畜质量,提高畜均产值.改良畜种,提高大畜比例,因地制宜保护发展牛,驼,马. 良种畜与土种畜,大畜与小畜的畜均产值一般可差几倍,以至几十倍.牧业生产的无止境应体现在生物体的无穷的进化,变异上;而不是依赖于有限的头数上.为了贯彻推广'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畜草平衡''数质兼顾,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原则,建议开展生态牧场的研究.
贯彻优质优饲劣质淘汰的科学原则,保留肥壮,生产性能高的家畜,坚决淘汰老弱病残,以解放草场,资金,人力,保证畜质,提高经济效益,并形成一种推动畜质提高的生态压力.
5. 尽快颁布草原法,固定草牧场使用权.
保护草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子孙后代的大计,一切局部暂时利益都应服从这个大局,厉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滥垦草原不仅侵犯了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损害削弱了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危害了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应予明令禁止.对经说服教育无效者应予以法律制裁.
6. 解决牧民燃料,牧区能源问题.
开展风能,日光能和沼气的研究,推广.国家把资金用于解决牧民燃料问题,较之投资搞基本草牧场建设而同时却任其砍伐灌木,效益肯定更高.(釜底抽薪胜于扬汤止沸)
V. 关于编写年终报告的几项技术要求:
八月分课题组碰头会要求,青,新,蒙,甘四省区分别拿出本省区的草原退化趋势预测及对策的单行报告.以便十二月分汇总.同时分别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在编写报告时,要尽量争取与区域预测合作.
报告中请采用下列单位,格式:
1. 所有单位采用公制.草原面积采用平方公里,以利于图上作业,测产,计算载畜量,牲畜密度.
2. 把理论载畜量和实际牲畜密度分别定义.
载畜量:由草原产草量 (克/平方米=吨/平方公里)/家畜采食量(吨/(年*只))计算得到.
牲畜密度:由草原上实际牲畜头数(折算成绵羊单位)/草原面积得到.前者是草原容量,后者是实际负荷.两者差值为正,则表现为生产潜力;差值为负,则表现为超载.
3. 在最后报告中各地草原均按匀质看待.测产时,搜集资料时应按草原分类系统分类统计汇总,然后以面积为权,加权平均,求出各地草原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平均产量.(不可利用草原产量为零)
4. 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指标暂订为畜均产值.单位为:元/畜. 理由如下:
牧业生产的整个流程是:水土光-->草-->畜-->畜产品-->货币. 以单位草原提供的商品(元/平方公里)来衡量是最理想的.但鉴于不同草原类型之间的不可比性,尤其考虑到目前我们生产者及生产指挥者多具有追求头数的倾向(因为在小生产者看来,头数,而且唯有头数才是财富的象征,生产水平的标准)而危及基本生产条件.为矫正,我们建议在报告中取总产值/总头数作为衡量生产的指标,以利于加强管理,加强改良,提高大畜比重,改变畜群构成,提高商品率.
5. 草原退化的划分标准:
在本文中,"由于人类不当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草原第一生产力明显持续下降的现象"称为草原退化.草原退化分为三个等级,轻.中.重.其划分标准暂订为:
轻度退化:草原建群种(组)优势度明显下降;年平均产量下降,但下降不超过四分之一者.
中度退化:建群种(种组)优势度下降到与其他种共建;产量下降二分之一者.
重度退化:原建群种(种组)优势度已下降到次要地位以致消失;产量下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以下者.
优势度:取相对盖度,相对密度,频度,相对产量,相对高度的平均值.
6. 草原退化趋势预测采取一次函数模型.
当植物群落分种计算时,由
由, AX = B 推导出, X = B/A, 再导出:
P=B*(B/A)^N
其中A,B,P,X 都是对角矩阵,X是状态转移矩阵,A,B,是连续两次的草原状态,P是预测的N个时间间隔后的草原状态.
在不分种时,以年度为自变量,产草量为因变量,根据历史数据求回归方程 Y=B+AX,解出B,A后,预测1990,2000年草原产量(或高度,盖度,优势度 ).
在有条件时,重点地区可作降雨量-产量的回归分析;降雨量与产量比值(暂定名为降水有效系数)的变化趋势预测.
7. 要算经济帐,与总产值翻两番联系起来.
程式:退化草原面积,强度,速度-->牧草损失量-->家畜,畜均产值-->经济损失.
同时尽可能算生态帐.把草原产量,气候因子(大风日数)降雨量和河流含沙量,输沙量,侵蚀模数进行回归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黄金嗣(1980):海晏县草原退化调查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许鹏等:紫泥泉种羊场冬.春秋草场产量和营养物质动态的初步研究.
图格吉扎布(1984):草场演替趋势的数字预测.
1992年附记:
中国草原的两个退化(畜质,草场)
资源利用的公式: DR^2, 可被利用资源等于资源单位密度和活动半径的平方的积.如果不能提高单位密度,可以增加活动半径,或稀释使用者密度.这里的资源是通意,水,矿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