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不好做,大家就求创新,于是看重科研
科研界不好做,大家就拼命搞关系,喝酒送礼,于是就浑浊的很
又搞商业又搞科研的呢,不得不在商界中看科研,悟道后认真的做,因为你不认真,市场就不认可啊,
搞科研时,就更有盼头了,很快就可以用上了啊
这就是为什么民间广泛流传 教授越来越像商人,商人越来越像教授的根本原因,
一味的科研,在中国不现实,因为科研是生产力相对发达的产物,是富裕后的玩物,你温饱都着急,能静下心来科研吗?
另外,科研还只是成本,如何转嫁成本,是许多搞科研的人最终最着急的事项,要么申请政府经费,要么对企业横向转让,要么自己成立公司生产,自产自销了,
但是目前技术转让的难度更大于技术开发,做一个项目,需要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基本功,高深一些的技术需要读到博士的功力,也就是至少22年的寒窗苦功力,但是这些对于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人员来说,一般都能解决,除非他不用心后者没有实验条件。但是转让,就难了,一是你的技术要符合市场需求,要能盈利,企业不是慈善家,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所以教授得花大量的时间去推销,也就是进行技术营销
用心的教授会在营销过程中真正发现企业的需求,找到卖点,创新点,回到实验室,再回到市场,实现认识=实践=认识的伟大循环,但是这个过程,教授越来越商业化了,
像我这样的教授,走的最远,一边教书,一边开公司,有空就跑市场,搞宣传,为什么,除了销售一切都是成本啊,你得收回资金啊,
销售,绝不是你想想的那样简单舒服,是一件非常劳力劳心的事情,钱绝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好赚,你得反复调查市场,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象当年温州人那样,但是结局跟温州人创业成功不太一样,当年的温州人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是属于传统产业的,子女都不愿意继承,但是教授,一般高起点,高瞻远瞩,一旦教授也能事必躬亲的走下市场去调研,那效果不是中学水平的人能比的,教授会发现许多常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并会以异常快的速度解决,解决的起点也是非常之高,当你又是老板又是教授的时候,你的资金优势和知识优势加上你的资金压力逼得你把 “知识就是力量” 直接 升级到 最正确的 “ 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了,于是儒商就出现了,
当儒商 从孵化器走出,不断发展壮大,例如到了上亿的规模时,其载荷已远远超出教授的能量了,儒商摇身一变就成了商儒了,
这种从儒商转变而成的商儒,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这批人,深深的认识到手上的财富来自社会,最终只有回到社会才能获得自己的尊严,于是一致推崇回馈社会,不把钱带到棺材里。于是许多基金会就成立了,协助政府救助资助各种阶层和群体,社会更加稳定。
而文化较低的人一般不愿意实现这种华丽转身,当然这也与社会制度还在建设中,不够健全,让人缺乏保障感有关。
当然,无论儒商还是商儒都不是好做的,需要你付出远比常人大得多的激情和努力,这里,激情恐怕是第一位的,激情也就是胆量和热情。
而我国的知识分子,最缺的就是胆量,还有热情,首先是无胆,不敢闯,拘泥于校园,拘泥于打工,拘泥于现有工作,其次是待人冷漠,分外之事漠不关心,路边事情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结果许多知识就在这些知识分子的肚子里睡大觉,偶尔才显示出来,社会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啊,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啊。
这个跟教育体制有有着不可剥离的关系,因为现行教育,其实是骨子里出了大问题的,培养的都是卖国贼,都是软骨头,都是孬种,我说至少90%是这样的。
为什么,因为它只考核你的知识学习能力,不考试你的知识运用能力,也就是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答案与老师不一致的都是错误的,零分,坐到最后一排去,升级升的都是智商较高的,哪些胆商,情商很高的天才,都给早早的淘汰到社会上去了,去市场继续深造了,于是出现了许多成绩好的同学读完大学博士回来给当年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开的企业打工的现象,就是因为线性教育体制培养的都是软蛋啊
家庭的教育也是毛病百出,许多家长还以能尽早送孩子到国外读书为目标,其实,这个观念也落后了,欧洲孩子十一岁就进行创业教育了,鼓励创业了,你还在一味把你的孩子所在考试题里,不让孩子走向市场,在市场和学校中反复锤炼,你培养的依然是羊,人家培养的是狼,人领袖,你培养的是奴才
最后,你培养的奴才辛辛苦苦赚了很多钱,圈在羊圈里,结果一晚上,狼来了,又把你的羊圈打烂,财富抢走,羊女抢走,羊男抓取服苦力,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要以为我是在危言耸听,看看历史,中国人不重视培养胆商,不尚武,不是总是富了,富得流油后背人家掠夺的烧杀的一塌糊涂,
知识分子,要有狼的血性,宁可在草原上忍饥受冻,不可在羊圈里任人宰割,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知识分子,不要吃屎长大,更不要让吃屎精神遗传给下一代,中国龙,不,中国狼,应横行天下,孔夫子,不,孔武,才是知识分子的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