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篇伪作,但在网上广为流传。借外人之口说自己的家事,内中原由地球人都知道,就不多说了。转自:www.douban.com/group/topic/14522548/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
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师生“血拼”事件,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这种精神应该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施密德特也深感担忧,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
“文科的计划学术,更是权力对于思考的祸害,这已经将中国学者全部利诱成犬儒,他们只能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施密德特为此嘲笑中国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
他嘲笑说“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由于当前经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困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施密德特对此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他说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对中国大学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施密德特提出了另一种观察问题的眼光,他说“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政权是腐败的,那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样会骇人听闻的腐败”。
他还说“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
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
他提出“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因此,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他说“一些民办教育,基本是靠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
评论选辑:
2010-10-03 18:07:37 自由派肥操 (顶住!) 这篇已经被证明是伪作,耶鲁大学校长没写过,不过道理和事实是给力的
2010-10-03 19:05:50 MyPride (Better late than never.) 前几个星期有篇南都社论,题目是中国大学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作者认为是足球。
其实我觉得大学里还是有很多人才的,不过充其量是个体的辉煌,若上升到大学的水平,还真是不敢恭维。我觉得从大学的学生会制度就可以一瞥大学的弊端。说是为学生服务,连半个可以反映学校问题的部门的没有,还有,其实社会上的公款私用的做法,应该很多是从大学时开始培养的。在我国,其实大学是政治体制的缩影,就如学生会是大学制度的缩影一般。
温总理提出的去政治化制度已经在深大开始实验了,但愿这制度能越走越远。
2010-10-03 19:34:38 劫火 这显然不可能是耶鲁大学校长写的,不过没什么错就是了
2010-10-03 20:26:53 蓝色永久 (玛丽的邻居) 这篇已经被证实是假的,耶鲁前校长否认说过这种话。
2010-10-03 20:49:31 yolila (sudo make me a sandwich) 我知道许多“新闻”的考证是有难度的,但是作为一个传播者,传播时是需要负责的。
https://opa.yale.edu/news/article.aspx?id=6926
---------------------------------------------------------
Yale University has contacted Mr. Schmidt concerning these rumors. "I have never said anything about Chinese universities that has appeared in a Yale publication," Mr. Schmidt told Yale. “Most importantly, those quotes are not my comments and they do not reflect my views."
2010-10-03 20:50:14 曦 (淡泊) 虽然非耶鲁前校长所言,但是能如此流传,也可见大学的很多问题确实积重难返~~
文章没什么建设性意见,也可怜那个写了这伪文的人,竟也无法坦坦荡荡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2010-10-03 22:30:33 晟書蔚 (開始繁體字的旅行) 其实之前在找原文的时候已经发现是假的了 但还是要转 因为这是现实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不能因为耶鲁校长没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去关注
2010-10-04 18:33:18 墨梓。 (你会逐渐忘记) 教育制度的悲哀 不管谁写的都写的太中肯了
2010-10-04 18:34:11 口中含糖 (向北还是向南) 这篇是伪造的 美国没有哪个校长这样说···
2010-10-04 18:40:34 科幻的祥子 (时光飞逝) 这类批判性文章 只有借名人之口
探讨文章真假的意义大过了对中国大学教育制度的质疑么?本文作者明显也是写过声讨原文的,怕是无人关注才假托前耶鲁大学校长的名义。这一行为本身就显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群体力量的薄弱。这不是一件让人鄙夷的事情,而是一件可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