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绿茶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的实验研究

2010-09-23 09:40 · qiumotan

绿茶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的实验研究 邱模炎1,姜岳2,孙慧1 (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2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28) 摘要:目的观察绿茶对实验性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肾切除加腺嘌呤灌胃法

绿茶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的实验研究
 
邱模炎1,姜岳2,孙慧1
(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2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28)
 
摘要:目的观察绿茶对实验性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肾切除加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治疗组予绿茶液灌胃,对照组予尿毒清溶液灌胃。每周测24h尿蛋白定量1次,给药4周后处死取血测SCr、BUN、血钙、血磷、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并测大鼠单侧肾重、单侧肾重/体重×103 。结果绿茶组在24h尿蛋白量、SCr、BUN、血磷、血钙、血红蛋白等方面的作用与模型组对比,P <0.05。绿茶能够改善大鼠整体状况、降低24h尿蛋白量、改善肾功能、缓解肾性贫血。结论绿茶对单侧肾切除后腺嘌呤性慢性衰竭大鼠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绿茶 慢性肾衰竭 大鼠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茶叶》,2008,30(7):18-19.
 
目前对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越来越多,非药物疗法以其使用安全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上,中医非药物疗法被广泛使用。绿茶饮用十分广泛,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是由茶叶中的黄烷醇类、花色素类、花黄素类、缩酸及缩酚酸类组成的化合物,可以防止免疫过强和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和机体脂质过氧化,从而能够抑制肾病的发生;同时茶多酚还可抗凝、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可以预防肾病进展,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Manabu等研究表明摄入绿茶可改善慢性肾衰竭的症状[1]。但目前尚无绿茶防治慢性肾衰竭的实验研究,有必要开展绿茶防治慢性肾衰竭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Wistar雄性健康大鼠65只,6周龄,清洁级,体重200±20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SCXR京:2005-0013)。
1.2 实验药物
1.2.1造模药物:腺嘌呤,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用前将其加入蒸馏水中配制成20mg/ml的混悬液。
1.2.2治疗药物:绿茶为信阳毛尖,河南省信阳市云雾赛山茶厂2006年出品。根据文献[2]的方法,取正常人60kg体重用药剂量的7倍为大鼠剂量,人用剂量为10g/60kg,则每100g大鼠每日剂量为:0.17g。用90℃初开沸水冲泡茶叶3~5分钟,泡好冷却过滤,再浓缩制成含生药量为0.12g/ml的浓缩液。盛于消毒干净磨口玻璃瓶中,密封储存于4℃冰箱内备用。
1.2.3阳性对照药物:尿毒清颗粒由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207。根据文献[3],大鼠使用尿毒清的剂量为3.75g/kg。将尿毒清颗粒以蒸馏水配制成含药量为375mg/ml的溶液。
2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作方法:采用“单肾切除加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4]。大鼠行左肾切除术1周后,每天以200mg·kg-1·d-1剂量的腺嘌呤混悬液灌胃造模,连续28天。
2.2 随机分组方法:55只大鼠根据体重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10只作为假手术组,35只行左肾全切术。术中及术后1周死亡大鼠5只,术后1周,将存活的30只大鼠根据体重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绿茶组、尿毒清组各10只。
2.3 给药方法: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于分组当天开始每天灌胃2ml蒸馏水,直至第28天。治疗各组于术后分组当天开始,每天灌胃直至第28天。尿毒清组按3.75g·kg-1·d-1的剂量给尿毒清溶液,绿茶组按1.7g·kg-1·d-1的剂量给绿茶液。
2.4 观察指标
2.4.1一般情况:体重、大便、体毛、毛泽、精神状态、活动状况、摄食量、饮水量。
2.4.2 24h尿量及24h尿蛋白定量:实验分组后每隔7天将大鼠分置于代谢笼内留取24h尿液,记录24h尿量,并用考马斯亮蓝法测24h尿蛋白定量。
2.4.3血常规和血生化:给药4周后,从股动脉抽取血样测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绿茶组:体重亦有下降,于造模给药第12天左右开始出现多饮少食,精神萎靡, 反应迟钝,畏寒喜静,蜷缩好卧,拱背,毛色干枯发黄出现脱落,耳廓和口唇眼鼻粘膜苍白,其症状表现均较模型组为轻,但不如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健康。
3.2 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
治疗后第2周,模型组、尿毒清组大鼠的24h尿蛋白量比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而各治疗组大鼠的24h尿蛋白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绿茶组大鼠的24h尿蛋白较尿毒清组显著减少,P<0.05。
治疗后第3周,模型组、尿毒清组大鼠的24h尿蛋白量比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而各治疗组大鼠的24h尿蛋白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绿茶组大鼠的24h尿蛋白较尿毒清组显著减少,P<0.05。
治疗后第4周,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的24h尿蛋白量比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而各治疗组大鼠的24h尿蛋白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
表4-3     24h尿蛋白定量变化表()    单位:24h•mg
组 别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n
    
24h尿蛋白
    
n
    
24h尿蛋白
    
n
    
24h尿蛋白
    
n
    
24h尿蛋白
正常组
    
10
    
73.88±22.29
    
10
    
57.02±28.48#△
    
10
    
58.62±3.77#△
    
10
    
60.83±18.87#△
假手术组
    
10
    
69.20±21.32
    
10
    
53.57±11.94#△
    
10
    
56.94±17.93#△
    
10
    
53.98±4.53#△
模型组
    
10
    
88.47±33.88
    
10
    
112.37±20.35*△
    
10
    
100.16±39.29*△
    
9
    
134.37±15.79*△
尿毒清组
    
10
    
77.47±23.83
    
10
    
90.20±27.02*#
    
10
    
80.10±23.60*#
    
7
    
84.88±13.41*#
绿茶组
    
10
    
70.24±19.96
    
10
    
64.04±21.36#△
    
10
    
59.27±19.05#△
    
7
    
78.25±11.19*#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尿毒清组比较,△P<0.05。以下各表同注。
3.3 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的情况
治疗各组SCr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各组之间SCr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③尿毒清组、绿茶组BUN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各组之间BUN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④模型组血钙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绿茶组血钙比模型组升高,P<0.05,而尿毒清组血钙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⑤模型组血磷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各组血磷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各组之间的血磷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4
表4-4      血液生化检查比较表()
组别
    
N
    
SCr(μmol/L)
    
BUN(mmol/L)
    
Ca2+(mmol/L)
    
P3+(m mol/L)
正常组
    
10
    
65.98±11.02#△
    
6.71±0.4#△
    
2.35±0.12#
    
1.34±0.14#
假手术组
    
10
    
66.95±11.39#△
    
7.64±1.21#△
    
2.46±0.30#△
    
1.32±0.13#
模型组
    
6
    
251.33±42.78*△
    
35.58±12.9*△
    
2.16±0.03*
    
1.54±0.11*△
尿毒清组
    
6
    
208.28±38.70*#
    
26.19±4.69*#
    
2.25±0.01
    
1.39±0.08#
绿茶组
    
7
    
210.99±20.98*#
    
25.88±4.88*#
    
2.45±0.07#△
    
1.38±0.10#
3.4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情况
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①模型组的红细胞计数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尿毒清组、绿茶组红细胞计数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各组之间红细胞计数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模型组及治疗各组血红蛋白含量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各组血红蛋白含量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各组之间血红蛋白含量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5
表4-5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比较表()
组别
    
n
    
RBC计数(10^9/L)
    
HGB(g/L)
正常组
    
10
    
6.19±0.32#
    
142.20±14.70#△
假手术组
    
10
    
6.09±0.19#
    
149.40±5.23#△
模型组
    
6
    
5.53±0.31*△
    
93.17±5.85*△
尿毒清组
    
6
    
6.15±0.23#
    
109.33±4.08*#
绿茶组
    
7
    
6.07±0.30#
    
112.14±4.22*#
4讨论
茶叶作为简便、廉价的天然饮料已食用了数千年,并且作为非药物疗法之一发挥了一定的保健作用。近几十年来对茶叶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取出有效成分进行了对慢性肾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是由茶叶中的黄烷醇类、花色素类、花黄素类、缩酸及缩酚酸类组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黄烷-3-醇衍生物,俗称儿茶素。对茶多酚在肾病中的防治作用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杨贤强认为茶多酚具有益气化瘀、解毒泄浊等功效,可以起到防治肾病的作用[4]。
本实验研究发现绿茶有改善大鼠一般状况的作用,还有减少24h尿蛋白量、降低BUN和SCr水平、升高血钙、降低血磷、改善贫血状态等作用。胡秀芳通过实验证实大、中剂量茶多酚的利尿作用强于氢氯噻嗪,且作用时间较后者持久;还发现茶多酚可提高Wistar大鼠的肾小球滤过率[5]。Yokozawa等人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显著降低5/6肾切除大鼠的BUN、SCr和尿蛋白,促进SCr的清除,从而延缓残留肾向肾衰竭发展的进程[6]。并且还发现茶多酚可以抑制甲基胍的产生,从而防止尿毒症的发生[7]。茶多酚因为可以防止免疫过强和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和机体脂质过氧化,从而能够抑制肾病的发生;同时茶多酚还可抗凝、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可以预防肾病进展,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8]。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慢性肾衰竭患者用茶多酚治疗后,SOD活性明显升高,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有降低,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9]。Manabu等[1]研究表明摄入绿茶可改善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可见绿茶可减缓腺嘌呤所致CRF大鼠肾功能恶化,从而起到预防、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和肾脏保护作用。
据《新修本草•卷第十三•茗、苦荼》记载:“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苦茗,主下气,消宿食。”可见清热利水是绿茶的主要作用之一。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绿茶具有中枢兴奋、兴奋心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松弛平滑肌、利尿、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清除自由基、抑制亚硝基化合物合成、抗癌、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等药理作用[4-7]。绿茶能够减轻炎症细胞对肾组织的浸润损害作用,有降低肌酐、尿素氮,清除自由基,改善肾性贫血的作用[6]。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最精华、对人体最有益的成分,是由茶叶中的黄烷醇类、花色素类、花黄素类、缩酸及缩酚酸类组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黄烷一3一醇衍生物,俗称儿茶素。具有治疗慢性肾炎.防止发生尿毒症的作用。茶多酚因为可以防止免疫过强和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和机体脂质过氧化,从而能够抑制肾病的发生;同时茶多酚还可抗凝、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可以预防肾病进展,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8]。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慢性肾衰竭患者用茶多酚治疗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 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有降低,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9]。实验研究发现茶多酚可调节关木通对肾脏造成的微量元素失衡,并对关木通所致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8]。
可见,绿茶在防治早期慢性肾衰竭方面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对其防治慢性肾衰竭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Manabu N, Nobuyuki A, Mujo K.Fragrance J, 1997,25(4):41.
2贲长恩主编.医学科研基本思路方法与科研程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61.
3邓虹珠,陈志良,石兴华,等.中药尿毒清冲剂治疗大鼠慢性肾衰的实验观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3,13(1):6~11.
4 杨贤强.茶叶对人类的新贡献.茶叶,1996,22(3):42.
5 胡秀芳.茶儿茶素对肾病的药效及其机理研究:[博士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1.
6 Yokozawa T, Chung HY, He LQ .Effectiveness of green tea tannin on ra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6,60(6):1000-5.
7 Yokozawa T, Oura H, Hattori M. Inhibitory effect of tannin in green tea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esangial cells. Nephron. 1993,65(4):596-600.
8 晏双利,杨贤强.茶多酚的功效.绿色中国,2005,26(1):70.
9 郑颜萍,陈裕盛,陈文,等.茶多酚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4):256~257.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