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唱“反调”

2010-07-29 08:56 · Shiyigong

今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应邀出席以色列驻华大使举行的晚宴。席间,最重要的话题是中国和以色列的教育文化的对比。大使先生很自豪地对我说,同中国人一样,犹太家庭有强烈的教育孩子拔尖成才的传统,比如,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的母亲,在佩雷斯的儿童时期,每天在

今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应邀出席以色列驻华大使举行的晚宴。席间,最重要的话题是中国和以色列的教育文化的对比。大使先生很自豪地对我说,同中国人一样,犹太家庭有强烈的教育孩子拔尖成才的传统,比如,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的母亲,在佩雷斯的儿童时期,每天在佩雷斯放学回家后总会问两个问题,一是 “Did you ask any question in your classroom that your teacher couldn’t answer?”(你是否在课堂上问过一个你的老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二是 “Did you do anything creative in school that impressed your teacher?” (你在学校里是否做过一件让你的老师印象很深的有创意的事情?)。我听后,感慨万千地回复,“每天我的两个孩子回家后,我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Did you listen to your teacher at school?’(今天你在学校是否听老师的话?)”

我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感慨!

90年开始我在Johns Hopkins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年轻的教授Jeremy Berg,前三年跟着师兄John Desjarlais学习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受益匪浅;这期间我在实验室里以问问题多出名,而且常常让Jeremy和John回答不上来,为此颇得老板赏识。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后两年,我的经验、方法逐渐成熟,常常帮助解答同实验室师弟师妹的研究问题,俨然成了个小老板,但从不忘记鼓励师弟师妹多问问题。96至97年,我在Nikola Pavletich的实验室做博士后期间,不知不觉成了解答大家实验疑难问题的源泉,心里也颇得意。随后,我又在普林斯顿大学里教了整整十年的书,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这期间,我常常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与我唱“反调”,因为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也有利于找到最佳的研究方法。我为自己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自豪。

有个性的学生做研究的潜力较大,而八面玲珑的学生尽管讨人喜欢却常常在研究上坚持不下去。多年来,我一直鼓励大学、中小学教育不要刻意去磨平学生的棱角,而是希望学生发挥个性的优势。

回到清华之后,在研究上我也同样喜欢有个性的学生。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课堂上,我总是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希望学生挑战我的推理,鼓励学生与我争论,多次公开反对对所谓学术权威或权威思想的迷信;每次学生跟我有不同意见时,我更会刻意表扬学生!很简单,做创新性的科学研究需要批判性的分析思维(critical analysis),学生、特别是中国的学生必须要去除墨守陈规的思想。多少年来,我一直为我教育学生的方式自豪。没想到,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竟然忽略了这一点 – 而是下意识地采用了典型的鼓励“乖孩子”的中国式教育方法!

中国的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系统对乖孩子情有独钟。这不仅仅体现在大学、中学、小学,而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如此!我的儿子性情随和、听话,颇得老师喜欢,在亲戚朋友眼里也可爱又懂事,大家常常夸他。相比之下,我的女儿很聪明、有个性,喜欢自己拿主意、不喜欢听别人的指点,在老师同学眼里逐渐成了不听话的孩子。一年下来,六岁半的儿子在清华幼儿园如鱼得水,而同龄的女儿居然在幼儿园开始有种失落感。

相比之下,回国前,女儿和儿子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同一个幼儿园,老师从来不以是否听话来衡量孩子的优缺点,而是积极引导启发孩子,让孩子的个性可以得到发展,每个孩子独特的才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那时候,尽管女儿和儿子的性格已经表现出不同,但每天回家,她们都能快乐地描述白天在学校的事情……

我们现在开始在大学中大力提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我看来,如果不从基础上改变鼓励“乖孩子”的教育习惯,就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培养出拔尖创新的人才。您说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