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偶感(6)-“吏治之坏,根于士风”乎?

2010-12-06 00:25 · newport

窃以为教化之知还是归之于世事世风的,世事世风乃是如来佛的手掌,其他都是孙悟空的变戏法;异之以为教化之知是士人所能左右,就像孙猴王以为它这个一万八千里的筋斗真的翻出了如来佛的手心那样。

前日偶翻笔记,得清儒管同(异之)(https://baike.baidu.com/view/38406.htm)几句话:"世事之颓,由于吏治;吏治之坏,根于士风;士风之衰,起于不知教化"。这是当时异之对世风日下的看法。我觉得此话有一定道理,但不敢完全苟同。窃以为教化之知还是归之于世事世风的,世事世风乃是如来佛的手掌,其他都是孙悟空的变戏法;异之以为教化之知是士人所能左右,就像孙猴王以为它这个一万八千里的筋斗真的翻出了如来佛的手心那样。这手掌用时髦的话说就是人类社会的制度,制度这东西变得最慢,有时候一个制度可以延续数千年。这有点扯远了,打住吧。

当然,士人应当担道义、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倡导者和社会稳定的维持者,但这一定要有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社会制度被设计成有士人有话语权。异之所处的时代士人的话语权是阙如的,所以那时的士人只能如他所言属于如下三等。“今之士不外三等:上者为诗文;次者取科第,下者营货财。为诗文者,猎古人之辞华,而学圣贤无其志;取科第者,志一身之富贵而尊主庇民,建功立业,无其心也;至若营货财,则轻者兼商,重者兼吏,甚者导争讼,事欺诈,抉制官府,武断乡曲,民之畏之若虎狼毒螫。历观史传以来,士习之衰未有甚于今日者也。” 那么,如今读书人又怎样呢,我过去在博文中讲过多次(那就是知识分子的问题)。今天只想补充一句,这一群体遗传下来有一些毛病,如严于律己,将世风日下和亡国误事都揽在自己的身上。如颜习斋等认为明朝就是亡在士人过分追求明心见性,而且还强调读书无用。这一提倡有点物极必反,习斋自己也料到的:“文盛之极则必衰。文衰之返则有二:一是文衰而返于实,则天下厌文之心,必转而为喜实之心,乾坤蒙其福矣;……一是文衰而返于野,则天下厌文之心,必激而为灭文之念,吾儒与斯民沦胥以亡矣。如有宋程朱党伪之禁,天启时东林之逮狱,崇祯末张献忠之焚杀,恐犹未已其祸也。而今不知此几之何向也?” 到如今斯文扫地的余毒还在,不亦悲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