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蜱虫提醒民众应学习蜱虫防护知识

2011-06-15 14:51 · 张润如

2011年6月14日上午蜱虫降临北京,北京昌平区疾控中心确认6月8日由昌平区回龙观陆先生送检的样本确为蜱虫,这是北京市地区首次发现蜱虫活体出现。北京回龙观地区办事处社会事务办联合小区居委会和物业立即展开排查工作。蜱虫肆虐,公共卫生安全难以让人信赖,除此以外民众也应了解学习蜱虫防护

2011年6月14日上午蜱虫降临北京,北京昌平区疾控中心确认6月8日由昌平区回龙观陆先生送检的样本确为蜱虫,这是北京市地区首次发现蜱虫活体出现。北京回龙观地区办事处社会事务办联合小区居委会和物业立即展开排查工作。蜱虫肆虐,公共卫生安全难以让人信赖,除此以外民众也应了解学习蜱虫防护知识,知道蜱虫是什么才可避免人身伤害。

北京惊现吸血致命的蜱虫

北京惊现吸血致命的蜱虫

新闻:蜱虫一年后再度现身

北京:

2011年6月14日上午,北京昌平区疾控中心确认6月8日由昌平区回龙观陆先生送检的样本确为蜱虫,这是北京市地区首次发现蜱虫活体出现。据悉,样本来自送检人饲养的宠物狗,该宠物狗已被确诊为"蜱虫感染".此外,小区内另有一人称同样被蜱虫叮咬。

河南:

据河南省卫生厅2011年5月25日通报称,截至5月24日,河南省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病例70例,死亡4例。

山东:

2011年以来,山东省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累计报告该病疑似病例5例,呈散发状态,死亡病例1例。

北京应急处理方案

北京回龙观地区办事处和物业已展开全面排查、监控、宣传和消杀工作。市卫生局和昌平区疾控中心表示,被叮咬者没有发病。北京加强对于可能出现的疫情监测,各医疗机构一旦发现"蜱虫病"24小时内上报。

蜱虫的常识与防护知识

什么是蜱虫?

蜱虫的相关形态、习性、传染途径

蜱虫的相关形态、习性、传染途径

蜱(pí)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 (读音 )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被蜱虫叮咬有什么危害?

蜱虫进入人体的途径

蜱虫进入人体的途径

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被蜱虫叮咬有什么症状?

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

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怎么办?

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也不能立刻打死虫子,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同时,赶紧就医。

如何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切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