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Hanson临床科研”微信公众号。
2022年4月7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公布的新冠疫情显示,过去24小时新呈报病例数分别为:经核酸检测1,368例,快速抗原检测1,276例;病死97例[1]。香港新增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持续下降。
图1 中国香港的COVID-19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持续降低(图源:数据世界)
因为香港特区既有和内地相近的老年人未接种疫苗比例,并且香港也使用灭活病毒疫苗克尔来福;所以我们一直关注着香港的疫情,并在之前整理了中国新冠病死的5个特征。
2022年4月7日,香港更新了第五波新冠疫情(Omicron疫情)的死亡病例报告分析[1]。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与之前分析完全一致:死者年龄中位数为86岁、90%有已知有长期患病史、88%的死者未完成2剂疫苗的接种、96%死亡病例为60岁及以上、以及接种疫苗有效降低病死率等五个特点。
但这次分析新公布的一张图,揭示了我们一直在查找的数据:Omicron病死率和疫苗有效性。
图2 香港Omicron疫情的病死率和疫苗有效性(图源:香港特区政府网站)
我们把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分别用黄色和红色做了框出。
1、Omicron的病死率与原始毒株比较
2020年3月发表于JAMA的研究对中国新冠病毒病死率按照年龄段做了分析[2],我们曾做过解读。
当我们比较2022年中国香港和2020年中国内地报告的新冠病死率时,可以看到:Omicron突变株在青年人中的病死率确实大幅降低,但随着年龄增长,差别越来越小。
青年人:Omicron突变株病死率约为原始毒株的1/5-1/4;
中年人:Omicron突变株病死率约为原始毒株的1/2;
老年人:Omicron突变株病死率约为原始毒株的2/3。
图3 2022年中国香港和2020年中国内地报告的新冠病死率比较。(制图:Hanson临床科研)
这个结果也与2022年3月16日剑桥大学在The Lancet新发表的英国大型Omicron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结果一致[3]。该研究显示,相比Delta,Omicron引起的死亡风险降低了69%(95%CI,63-74%)。结合之前的研究,Omicron突变株的重症/病死风险约为Delta突变株的1/3-1/2。
这个结果可以纠正对于Omicon毒力大幅降低的很多误读,从毒力看,Omicron绝不是大流感。当然,加上传染性,那Omicron突变株就更为可怕了,传染性是流感的6-9倍,由此也就导致更多人感染、及更多人病死。
2、疫苗的有效性
香港之前曾发表了一篇预印版文章,显示2剂疫苗接种,mRNA疫苗降低病死风险显著好于灭活疫苗;但其3剂疫苗预防病死的有效性竟然也做了统计分析。但仔细看这组数据,样本量太低且只分析了住院病人,所以3剂的统计结果是很不可靠的。
我们一直在等完整的数据报告,香港4月7日公布的数据,给了初步结果。从中可以看到,香港克尔来福和复必泰疫苗接种组Omicron感染后病死率分别为:
1剂注射:克尔来福1.28% vs. 复必泰0.21%;
2剂注射:克尔来福0.31% vs. 复必泰0.04%;
3剂注射:克尔来福0.04% vs. 复必泰0.02%。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仍然只是宏观的数值,而不是经过基线数据匹配后的统计分析数据。不过,两个疫苗之间差异还是挺明显。
但我们更关心的其实还不是两个疫苗之间的差别,而是不接种、1剂接种、2剂接种和3剂接种之间的差别,尤其是国内广泛使用的灭活病毒疫苗。可以看到,Omicorn病死率:不接种2.87% vs. 1剂灭活接种1.28% vs. 2剂灭活接种0.31% vs. 3剂灭活接种0.04%。
3剂灭活疫苗接种后Omicron病死率就降低到0.04%,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接种疫苗后)和流感的病死率相近”了吗?(但需要注意,Omicron和流感造成的死亡率完全不同)
这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再次重申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排版|露娜
参考资料:
[1]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5th_wave_statistics.pdf
[2]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death_analysis.pdf
[3]Nyberg T, Ferguson NM, Nash S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isks of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omicron (B.1.1.529) and delta (B.1.617.2) variants in England: a cohort study. Lancet. 2022 Apr 2;399(10332):1303-1312. doi:10.1016/S0140-6736(22)00462-7. Epub 2022 Mar 16. PMID: 35305296; PMCID:PMC892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