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试管婴儿」成年后更易获得幸福?

2022-03-29 14:26 · 生物探索

解密为何「试管婴儿」成年后更易获得幸福?

1978年,全球第一名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的顺利诞生轰动全球,媒体称其为“世纪之婴”、“医学界的奇迹”。“不平凡”的同时,这名“世纪之婴”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布朗到底能够活多长时间?”“这种技术是否真的有效?”。在全球关注之下,2006年布朗自然怀孕产下一名男婴,现今已过不惑之年。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

自1978年全球第一名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出生后(图1),有多项研究评估了通过ART受孕的儿童与自然受孕(Natural Conception,NC)儿童在身心健康的对照情况。对于ART儿童而言,多数研究证实接受ART的儿童群体具有与NC儿童相似的健康状况,其身心健康令人放心。

1648546267486995.png 

图1 路易斯·布朗的婴幼儿时期(图源:搜狐网)

但目前为止,对ART儿童成年后的生活质量与状态研究较少。近日,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新研究显示,通过ART受孕的儿童在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优势,即ART受孕儿童在成年后更易获得幸福。该项研究结果以题为“Does being conceived by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nfluence adult quality of life?”的论文,发表在生育专科杂志Human Fertility上(图2)。

1648536784188777.png

图2 研究成果(图源:[1])

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邀请1187位在1982年至1992年间在维多利亚州进行体外受精或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后分娩的女性参与初期研究;对照组NC分娩女性,则是通过从与ART组相同的来源人群中随机拨号招募而来,最终有547名ART和549名NC的年轻人愿意参与调查。此次调查依据受访对象年龄,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年龄界于18-28岁(简称T1),第二阶段界于22-35岁(简称T2)。

在T1研究中,受访者将接受涉及健康、发育和幸福话题的150项访谈。在T2阶段,主要是在线填写问卷并参加2-3小时的临床检查。T1阶段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受访者出生时母亲的年龄;
2. 性取向(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不确定);
3. 中学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舒适/过得好/勉强过活/相当困难/非常困难);
4. 对自身体重的看法(大约合适的体重/非常超重/有些超重/非常低体重/有些低体重);
5. 亲密朋友的数量(1-2/3-5/6+);
6. 剧烈运动的频率(从不/每年几次/每月/每月2-3次/每周/每周2次或更多次);
7. 与父母的关系质量(0分非常差/10分绝对完美)。

关于心理层面,研究者使用了李克特量表记录受访者在过去4周内经历紧张、激动、心理疲劳和抑郁的时间;此外,他们还应用知名的心理筛查工具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识别可能存在的焦虑或抑郁病例。然后将两个项目的分数相加,分数越低则表明心理困扰程度越低

在T1和T2全过程,研究人员都应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生活质量-简要评估”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 assessment,简称WHOQoL-BREF),以评估受访者的生活质量。WHOQoL-BREF包含26个项目,主要从身体、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领域评估生活质量(图3),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内容效度、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研究人员根据规定的方法对每个领域的项目进行编码、求和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648536842772631.png

图3 WHOQoL-BREF生活质量四大评估维度(来源:[1]丨生物探索编辑团队)

通过进一步分析WHOQoL-BREF测量表,研究人员发现:

1、心理领域得分与良好的亲子关系呈正相关,与T1阶段更多的心理困扰呈负相关。其实早在2012年,就有研究发现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质量是成人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有力预测因素。此外,一项对英国3000多名从青春期早期到43岁人群的纵向研究发现,青春期父母照顾程度较高和父母心理控制程度较低与36岁和43岁时的幸福感较高有关[2]。这些都表明亲子关系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2、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较好且认为自己在T1时体重正常的受访者,在T2时可以观察到一个或多个域值评分上升(虽然较弱但仍存在显著正相关)。根据2019年Reiss研究,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和青少年会面临多种生活压力大的情况,且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风险。与收入较高的家庭中的同龄人相比,低收入家庭中的青少年患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3];

3、对于ART人群,生育的艰辛可能会让他们对父母身份有着特别强烈的渴望,因而更有可能采用权威的育儿方式。根据2008年Newman研究,与来自非权威家庭的青少年相比,在权威家庭长大的青少年始终表现出更高的保护性和更少的危险行为,显现出更好的心理社会适应。虽然采取权威育儿方式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抱有更高的期待,但同时会提供充足的温暖和支持[4]。

这是针对接受ART怀孕和成年期存在的心理社会因素对成年人生活质量的贡献的首项研究。就ART受孕对成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而言,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RT受孕具有一些优势。再加上先前发表的证据表明ART和NC组在成年期的身体健康状况相似,这对于接受ART或即将要接受ART的人群来说都是令人放心的。

此外,撇开受孕方式不谈,我们更应该关注亲子关系、育儿方式等对青少年的影响,毕竟多项研究都已证实良好的亲子关系、较少的心理困扰和更好的家庭财务状况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让孩子获得更幸福的人生。

题图来源:新浪微博,仅用于学术交流。

撰文|露娜
排版|文竞择

参考资料:
[1]Hammarberg K, Halliday J, Kennedy J, et al. Does being conceived by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nfluence adult quality of life? Hum Fertil (Camb). 2022 Mar 22:1-7. doi: 10.1080/14647273.2022.204286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317704.
[2]Stafford M, Kuh DL, Gale CR, et al.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offspring's positive mental wellbeing from adolescence to early older age. J Posit Psychol. 2016 May 3;11(3):326-337. doi: 10.1080/17439760.2015.1081971. Epub 2015 Sep 15. PMID: 27019664; PMCID: PMC4784487.
[3]Reiss F, Meyrose AK, Otto C, et al. Socioeconomic status, stressful life situations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sults of the German BELLA cohort-study. PLoS One. 2019 Mar 13;14(3):e0213700. doi: 10.1371/journal.pone.0213700. PMID: 30865713; PMCID: PMC6415852.
[4]Newman K, Harrison L, Dashiff C,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ing styles and risk behaviors in adolescent health: 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Rev Lat Am Enfermagem. 2008 Jan-Feb;16(1):142-50. doi: 10.1590/s0104-11692008000100022. PMID: 18392544.